還是沒有動靜。
議事廳裏,一些定力還比較差的人明顯有點兒坐不住了。陳子龍東張西望,目光一個勁的往門口那邊瞟,明顯想出去看看是怎麼回事,但看到方逸之、範文瀾、孫傳庭、薛思明等等這些大人物像尊石像那樣坐在那裏以眼觀鼻以鼻觀心,他無論如何也不敢站起來了,隻好悄悄碰了碰方以智,低聲問:“你說,皇後娘娘和太子殿下會接受這樣的條件嗎?”
方以智明顯心裏沒底:“不好說嗬……如果接受了這些條件,兩千多年來的皇權就完全喪失了,從此天子不再是天子,隻是出身比較高貴的普通人而已,這樣的責任,誰敢擔?”說到這裏,他歎了一口氣,說:“我們這樣做真的妥當嗎?這樣淩迫君上……”
薛思明本來一直閉著眼睛的,聽到這句話,他雙眼忽然睜開,冷冷的哼了一聲:“淩迫君上?淩迫君上是大罪,那眼也不眨就葬送掉幾十萬大軍呢?這算什麼?”
方以智欲言又止,明顯是想反駁,但到最後也隻能長歎一聲,不說話了。別說他,就連他的老爸,還有孫傳庭、範文瀾、秦良玉、鄒維璉這些最為傳統的官員也是這逼表情,崇禎冒冒失失的北伐,葬送了幾十萬大軍的舉動真的把他們的心都傷透了,他們雖然不讚成河洛新軍現在的做法,卻也不好說什麼。是啊,淩迫君上是大罪,那上位者眼也不眨地葬送掉幾十萬大軍又算什麼?皇權至大、一語成憲的格局不徹底打破,這樣的悲劇將不斷上演,他們這些忠臣無論勝敗,都將死無葬身之地,除非他們投降異族!
必須改變了……
其實早在楊夢龍提出水循環理論,顛覆了君權天授的邪說之後,一切就已經注定了,崇禎的魯莽衝動隻是讓這一天提前到來而已!
正自思索著,外麵突然傳來閹人尖銳悠長的呼聲:“皇後娘娘駕到!”然後就是一片千歲的呼聲,由遠而近。眾人肅然起立,環佩聲響起,一身盛裝、雍容華貴的皇後迤邐而來,手牽著太子,唐王朱聿鍵就在她身後,而楊夢龍則走在最後。
眾人齊齊拱手下跪:“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皇後優雅的伸手作攙扶狀:“眾卿平身!”拉著太子徑直走到首席,坐下,一眾文武官員紛紛歸位,坐得跟腰刀入鞘一般,嚴肅得不能再嚴肅了。
皇後清了清嗓子,曼聲說:“眾位卿家,皇上聽信奸臣讒言,貿然北伐,喪師數十萬,關寧軍叛變,關寧防線蕩然無存,幾十萬韃虜洶湧入關,京城淪陷……本宮雖然不問世事,但是這一樁樁,一件件慘事都看在眼裏,痛在心裏!在這裏,本宮先代皇上向眾位卿家,也向黎民百姓說一聲對不起,是皇上錯了,大錯特錯了!”說到這裏,她神情沉痛,眼裏泛起淚光來,低下頭去。
一眾將領微微動容,眾文官則有點不知所措了,秦良玉聲音微微顫抖,說:“皇後娘娘萬萬不可,都是那幫亂臣賊子的錯,皇上隻是被蒙蔽了而已……”
皇後幽幽一歎,打斷:“秦總兵就不要安慰本宮了,本宮陪伴皇上已經十幾年,他的性格本宮再清楚不過了。當時他是中了心魔了啊,肅毅侯的勸告他聽不進去,本宮的勸告他也聽不進去,就連袁妃妹妹勸他,他還是聽不進去!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要認,這是皇上欠在座各位卿家,欠天下蒼生的,本宮代他還了。”
孫傳庭肅然說:“皇後娘娘宅心仁厚,不愧為大明之國母!不過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一味糾結也於事無補,國不可一日無君,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立新君,然後禦駕親征,克複京城,驅逐韃虜,光複我漢人江山!”
眾將領齊齊發出一聲大吼:“驅逐韃虜,光複河山!”
皇後頗為欣慰:“眾位愛卿能不計前嫌,以江山為重,本宮深為感動!”說到這裏,她的神色有些複雜,整理了一下思路才說:“皇上生死未卜,音信全無,按說理應由太子登基繼位,隻是如今太子年紀尚幼,國事又糜爛至極,他實在擔不起這副重擔,勉強而為的話隻怕會壞了大事!”目光投向朱聿鍵,說:“值此天下板蕩、山河變色之際,唐王無所畏懼,散盡家財組織義軍親自北上勤王,這份忠勇,實屬難得!況且唐王素有賢名,極得人望,是比太子更好的人選……國賴長君,唐王,光複京城、驅逐韃虜這副重擔隻能由你來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