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明朝,衡水隻是個小地方,隸屬真定路一個府而已,饒陽更是小地方的小地方,隸屬真定路晉州一個小縣,小不點中的小不點,夠悲催的。這裏既沒有什麼著名的物產,也不是美女之鄉,更談不上發達,沒什麼名氣。
但是,在這裏爆發的大戰將會讓它變得不再平凡。
薛思明打仗雖然猛,但並不魯莽,他很清楚自己的軍團的實力。一支以步兵為主的軍團要在冀中大平原上對抗滾滾而來的騎兵集團,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因此他趁著莽古爾泰還沒有下定決戰的決心,派出一個大隊搶占了位於戰場軸心的牛村農場。牛村農場是天雄軍開發真定路的時候建立的,有堅固的圍牆可供據守,算是一座小城堡了,一千多名裝備這個時代殺傷力最為淩厲的步槍的步兵,再加上一個雷擊炮中隊,足以讓清軍痛苦不堪。至於騎兵部隊則照例遊走在戰場邊緣,尋找破敵的機會。河洛新軍雖然是轉變為熱兵器部隊了,但是戰術體係沒有改變,依然是碾-錘戰術,步兵為碾硬扛敵軍最淩厲最瘋狂的進攻,騎兵為錘,待敵軍疲憊或者露破綻之後便當頭砸落,一錘爆頭。聽起來很複雜是吧?說穿了就是防禦-反擊,六百多年以前唐軍玩爛了的東西。當時的唐軍對付比自己多出十倍甚至幾十倍的敵軍,大多都是步兵以長槊弓弩陌刀弩炮硬扛,消耗敵軍的力量,騎兵在敵軍舊力已盡,新力未生之際殺出,一舉破敵。這一戰術再加上唐軍極其先進的裝備,以及唐人剽悍尚武的精神,使得唐軍長期處於世界巔峰,“吾之軍丁一千,可擊胡之數萬”,最典型的莫過於安市外圍打援戰,不到兩萬唐軍打爆了來援的十五萬高句麗大軍;諾真水之戰,六千唐軍幾乎將二十萬薛延陀大軍絞殺殆盡。到了宋代,這套戰術被拋棄了,隻剩下強弓勁弩對射,重裝步兵對抗,戰術體係一下子倒退回到了先秦時代,明朝更進一步,將中國傳承兩千年的古典軍事精華揚棄殆盡,朱元璋身故之後,明軍戰鬥力出現斷崖式的下跌,到喜靖時代算是爛出了新境界,幾萬韃靼騎兵就能破邊而入在京畿重地橫衝直撞,無人敢迎戰,數十倭寇轉戰數百裏,嚇得南京城門緊閉。河洛新軍這幾年不過是撿回了被拋棄的精華,重回防禦-反擊的傳統,但一直不算完善,畢竟楊夢龍不是什麼軍事天才,他隻是半桶水而已。直到雷擊炮、榴彈炮、手榴彈、刺刀這四件武器的出現,河洛新軍終於借鑒唐軍的戰術體係,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戰術體係,清軍成了他們試刀的對象。
清軍的戰術體係也不容輕視,畢竟他們算是中世紀末期李靖兵法的唯一傳承者,其機動防禦、以集滅散、步騎配合戰術以及集中使用炮兵等等,都是李靖兵法中的精華,在得到大批漢人工匠的幫助,鑄造出大量大炮、火槍之後,這些戰術體係讓他們發揚光大,清軍由此成為東亞地區最可怕的一支軍事力量。現在兩支戰術體係頗為相似的鋼鐵勁旅在大平原上迎頭相撞,到底誰更優秀,隻能用滿地屍體來形容了。
莽古爾泰決定先禮後兵,派人給薛思明帶去一句話:“不要逼得太緊,否則盧象升就是你的下場!”
然後這位倒黴的軍使的腦袋就被掛到旗杆上去了。誰叫他哪壺不好開哪壺?盧象升是大明軍人心目中的戰神,他因為種種原因兵敗遼東,生死未卜,已經成了大明軍人心中的一道傷口,莽古爾泰現在就戳到了這道傷,薛思明當然不會有好臉色給他看。
軍使一斬,一切都沒有緩和的餘地了。勃然大怒的莽古爾泰咆哮著下令大軍壓上去,不打爆薛思明軍團他誓不為人!薛思明也不廢話,整個軍團幾千步兵排成三行,邁著異常整齊的腳步迎了上去。河洛新軍炮兵率先打響,85毫米榴彈炮朝清軍發出恐怖的咆哮,90毫米雷擊炮更是以一分鍾八發的驚人射速猛砸,一炮過去血肉橫飛,碎肢亂舞,把清軍轟得死傷枕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