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龍戰三千裏 九十八 絕望(1 / 2)

伴隨著紛飛的戰火,崇禎九年二月份就這樣過去了,南北直隸在屍山血海之中迎來了崇禎九年的第三個月。

天氣漸漸暖和起來,冷雨漸漸消失,曾經到處翻漿的道路變得幹涸結實,官道兩旁那一排排楊樹、榆樹那光禿禿的樹枝也抽出了鵝黃色的嫩芽,頂著從蒙古高原刮來的陣陣昏黃的沙塵,吐出一縷縷春的氣息。而在江南,早已鶯飛草長,姹紫嫣紅了,這是郊遊踏青的好時節,更是一年的開端,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的付出直接決定著秋天的收獲。

然而,這個春天的南北直隸卻是殘酷得令人發瘋的人間地獄。

在北直隸,整個亞洲最為精銳、最為凶悍的兩支軍隊迎頭相撞,展開空前慘烈的搏殺。這是兩個族群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而爆發的最為殘酷的戰爭,雙方都是毫不留情,沒有同情,沒有憐憫,更不留俘虜。無數平民被卷入戰火之中,一座座名城在衝騰的火光之下變廢墟,大批平民在屠刀之下變成森森白骨,如此慘烈的戰事,實屬罕見!現在戰場的焦點在於廊坊地區,明軍向這一地區發動空前猛烈的攻勢,而清軍也在這裏爆發出異乎尋常的勇氣和決心,這是一場清軍輸不起的戰爭,如果這裏失守,北京與天津的聯係就被切斷了,好不容易才拿下的北京將變成一座孤城,真到了這一步,清軍就徹底敗了!

滄州戰場,以關寧軍為主力的清軍與兵力跟自己不相上下的明軍對峙著,決戰一觸即發。清軍很清楚川軍的戰鬥力,尤其是在換裝和接受了兩年近代軍事訓練之後,川軍已經成為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跟這樣一支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軍隊決戰是不理智的。但是清軍沒得選,京津一帶的形勢越來越危急,南下接應阿巴泰大軍已經不現實了,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盡快擊破當麵之敵然後退回天津,擊退明軍對廊坊地區的攻勢!而川軍似乎也很樂意用一場硬碰硬的決戰來檢驗自己這幾年來日夜訓練的成果,清軍想決戰,他們求之不得,還有什麼好說的?開打唄。

濟南城外傳來震耳欲聾的炮聲,六門120毫米加農炮對著濟南城南門發出了恐怖的咆哮,沉重的炮彈挾著可怕的動能砸向城牆,那破空飛行的聲音,就像有一塊隕石從頭頂飛過,守軍為之膽寒。苦等數日之後,吳勝所渴望的重炮和炮彈終於運到,並且完成了部署,濟南城清軍的末日到了。

海州地區,規模龐大的明軍沉默地走出營壘,在連綿的號角聲中朝數裏之外的清軍營壘緩緩壓過去。走在最前麵的是六千多戚虎好不容易拚湊起來的騎兵,後麵則是金門軍、鷹廈軍、淮泗義軍、浙軍,將近十萬人的大軍動起來,勢如洪水,阿巴泰駭然色變!

……

綜合起來看,清軍已經是頹勢盡顯,在各個戰場都是隻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當初挾大破明軍北伐軍團的餘威呼嘯入關的銳氣早已消散殆盡,留下的隻是驚恐和迷茫而已。也許直到現在,皇太極才意識到區區十幾萬清軍,再加上十幾萬吃裏扒外的關寧軍,想要吞下整個大明是何等的不現實,他這是在玩火。可惜為時已晚,現在就算他想收手都不可能了,明軍是不會放過他的,無法可想之下,他也隻能拚命搜羅兵力,在八達嶺一線與雷時聲軍團繼續糾纏,在豐台方向寸步不讓跟薛思明軍團殊死廝殺,同時向廊坊一線派出盡可能多的步騎軍,試圖打通與天津的聯係,勉力支撐,同時接連向山西方向派出信使,希望能夠得到多爾袞的回應。他堅信勝利是屬於他的,北直隸太大了,明軍沒這個能力一口吞下這麼大的地盤,八旗軍在他的指揮下正大量消耗著明軍的實力,清軍固然筋疲力盡,明軍也不好受,隻要多爾袞軍團能夠越過宣府殺入中原,形勢立即就會逆轉!

隻是,多爾袞和他的軍團到底在哪裏?為什麼還不來?

清軍迷茫、恐懼,不知所措,而協助清軍奪取了這半邊江山的大明文臣集團則是肝膽俱裂,他們甚至都不敢去了解戰況了,生怕又聽到什麼壞消息————他們所承受的打擊實在太多了!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最致命的打擊還在後頭。

天津,大沽口。

這裏是京津門戶,海陸門戶,戰略價值再怎麼高估也不為過。朱棣遷都北京之後,便在天津築城設衛,在大沽口築墩設炮,鞏固海防,大沽口從此成為京津防線的重要堡壘。清軍入關之後,對這個橋頭堡也極為重視,在這裏駐紮了二千五百精兵,部署十幾門重炮————他們可是領教過明軍水師的厲害的,對海防不敢有絲毫大意。如今戰事吃緊,留守大沽口的清軍也被抽走了一千,隻剩下一千五百人了。

指揮這一千五百精兵的,是濟爾哈朗的愛將固山,官拜甲喇額真,有勇有毅,行事果斷,屢立戰功。正因為這樣,濟爾哈朗不管戰事多膠著,也沒有調他過去參戰,因為大沽口實在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