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邁向輝煌 第五章 秋後算賬4(1 / 3)

自古以來,中國都有著“殺俘不詳”的說話,因此勝利者時常會赦免戰俘,以彰顯自己的寬容大度,同時也避免黴運纏身————薛仁貴是唐高宗時期最嗜殺的將領,曾有過活埋十幾萬鐵勒降兵的紀錄,後來在大非川被吐蕃大軍團團包圍,糧盡援絕,全軍覆沒之際,都曾感歎過這是老天對他在天山活埋鐵路勒降兵的懲罰,怨不得人。由此可見,勝利者還是大度一點的好,不然的話。但是不管是楊夢龍還是朱聿鍵,都沒有將這些古訓放在眼裏。朱聿鍵登基,屁股都還沒有坐穩,就下達了一道可怕的命令:

凡是被俘的清軍將領、關寧軍將領以及在清軍入關的時候投靠清軍助紂為虐的明軍將領,一律處死!

凡是與清廷有勾結、打開北京城城門將帝國都城南給新主子的文臣武將宦官勳貴,一律處死!

凡是在清軍占領北京城期間跑到北京來鑽營求官的縉紳士子,一律處死!

這道聖旨一下,朝野內外都打了個冷戰,這差不多是要將大明大半的官員、縉紳、士子、勳貴都送上斷頭台啊!好些大臣都提出反對意見,雖說他們對那些不幹人事的家夥也沒什麼好感,但是一下子殺掉這麼多人,朝野為之一空,他們還是一陣心驚。最普遍的意見就是能不能少殺一些,改為流放充軍?這場戰爭死的人已經夠多了,不能再自己給自己放血了。

朱聿鍵想都沒想就將建議將死囚改為流放充軍的奏折還給了上疏的大臣:“朕隻要忠勇之軍,剛烈之民來守衛大明的疆土!也隻有這些忠勇剛烈之士能守住大明的疆土!流放充軍?他們在北京丟大明的臉丟得還不夠,還要再到邊關繼續丟朕的臉?”

方逸之說:“這樣大開殺戒,隻怕江南縉紳集團要頑抗到底了……”

朱聿鍵淡然說:“那就把他們全殺光,換一撥人好了。大明,不是他們的大明!”

這下群臣無話可說了。他們總算知道楊夢龍為什麼一意堅持讓朱聿鍵登基了:論到殺伐果斷,這位比起朱元璋來,隻強不差!

話說,就算朱元璋也不敢把大半個大明的官場血洗一遍吧?他就敢!而且對手越是桀驁不馴他殺得越凶,直到把對手徹底殺怕為止!現在他的對手是統治了大明兩百餘年的縉紳集團,他毫不猶豫地揮起了屠刀。

被俘獲的清軍和關寧軍將領無一例外,悉數被送上刑場,淩遲處死。行刑的時候大半個京城的百姓都跑過來圍觀,看著那些清軍將領被一刀一刀的剮成一副白森森的骨頭架子,發出震天響的歡呼。而當輪到吳三桂、吳襄、範文程等禍國殃民的漢奸的時候,他們擁濟過來,爭相出錢購買這些漢奸的肉生食……隨同河洛新軍一起北上的傳教士們看到這一幕,不寒而栗。布汶神父在胸前不斷的劃著十字:“上帝啊,這些中國人都發狂了!”

羅伯特神父搖頭:“不是發狂了,而是恢複了他們本來的麵目……他們本來就是這樣嗜血和愛恨分明的,隻是被統治者用一套極其複雜的封建禮教給硬生生的壓抑住了,消磨掉了。現在有人把他們的靈魂喚醒了……”

神父們眉宇間都掠過一絲隱憂。圍觀行刑的中國人的舉動讓他們知道了這個古老的民族是何等的嗜血和剛烈,這本來跟歐洲沒什麼關係的,中國跟歐洲的距離太遠了,八竿子都搭不著邊,但是大航海運動員正在重新塑造全世界的地緣坐標,從東亞到西歐,也不過八個月的航程而已!在歐洲文明漸漸複興,走出資源匱乏的歐洲向大片肥美的土地進軍之際,東亞這邊這個古老的民族卻突然蘇醒了,對於歐洲來說是福還是禍?

打死他們也不會相信楊夢龍和朱聿鍵會是那種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就心滿意足了的乖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