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邁向輝煌 十六 自作聰明(1 / 2)

隆武元年,四月七日

克複北京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京津一帶的局勢已穩定下來,效率極高的內閣不僅拿出了改革的具體方案,甚至把無家可歸的老百姓組織起來,興修水利、橋梁、道路,清理廢墟瓦礫,來自南方的糧食,來自河洛地區的布匹、鹽、農具等等無數生活用品源源不斷地運來,讓飽受戰火摧殘的北直隸迅速撫平創傷,恢複生機。荒蕪的田園又出現了勤勞的農夫的身影,戰爭的破壞是難以想象的,就因為這場驚天動地的戰爭,整整一冬他們都沒能種下冬小麥,現在補種肯定來不及了,所以各州縣政府組織大家種植紅薯、土豆、大豆、白菜等等生長周期比較短、產量比較高的作物,有了這些,再加上從南方調運過來的糧食,足夠熬過這個艱難的年頭了。

華夏民族的自我恢複能力是無以倫比的。

但是騷亂的江南和遼東證明,戰爭還沒有結束,流血還得繼續。老百姓期待著朝廷能夠快刀斬亂麻,盡快將這些隱患給清理掉,尤其是建奴,他們希望朝廷盡快出兵關外,踏平沈陽,他們絕不希望再跟建奴糾纏四十年,再讓建奴有入寇京畿的機會,帝都淪陷的恥辱,有一次就夠了!

百姓的期望變成了朝廷的壓力,也就是在這一天,數萬京城百姓聚集在天安門,隆武帝親自前往天壇舉行祭天大典,等大典結束之後又前往天安門,當著幾萬百姓的麵莊嚴地宣布:任命盧象升為征東大元帥,統率各路明軍對建奴發動最後一擊,滅此朝食,光複沈陽!

話音剛落,天安門便響起了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萬歲!萬歲!”

根據隆武帝的命令,河洛新軍三個軍團,天雄軍兩個軍團全部北上,兵分兩路,一路經承德插入遼西腹地,一路在皇家海軍的配合下強攻山海關,砸爛這個烏龜殼,然後沿著海岸線一路向北挺進,殲滅關寧軍;盧象升麾下那三個新編軍團經複州出發,直撲沈陽!海軍陸戰隊在營口登陸,同樣歸盧象升指揮,這次明軍就是要以多打少,就是要以勢壓人,就是要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遼地,將建奴攆到天邊去!

隆武帝的狂妄在於,在傾盡全力向沈陽進攻的同時,他也下令戚虎向江南發動攻勢,平定江南亂局。這是典型的兩線作戰,兵家大忌,但他完全不在乎,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大頭兵,也同樣不在乎,因為在他們眼裏,真正的對手隻有已經被打得半死的建奴,江南那幫渣渣,不配做他們的對手!

明軍氣勢磅礴的大反攻就此拉開序幕。這是大明浴火重生後發出的第一聲怒吼,隆武帝一聲令下,一千多名犯有叛國通敵罪行的官員被押出去,劊子手鬼頭刀劈落,一腔腔汙血染紅了大地,他要以這一千多顆人頭為他的大軍壯行!

這一刀讓整個帝國都為之震駭。從兩宋一直延續到明末的文貴武賤的格局被這一道道刀光撕成了碎片,那一顆顆滾落在地的人頭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士大夫集團將自身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為一己之私將國事敗壞得無法收拾卻不必負任何責任的時候,一去不複返了!從今往後那些喜歡作死的文人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來,作死是一定會死的!

這一刀也給了盧象升一個交代:正是這些自私自利的、作死無極限的文臣集團出賣了他,出賣了他的軍隊,導致三十萬明軍血染冰原,導致周遇吉孤城死守,彈盡援絕,最終壯烈殉國,現在,隆武帝替他和無數大明將士討還了這筆血債!在接到聖旨的同時,他也得知了一千多名叛國官員被同時處斬的消息,這位名將不由得悚然動容,呆了半晌才說:“皇上也太衝動了!他這樣大開殺戒是要背上暴君的罵名的!”

前來傳旨的正是天雄軍的監軍,曹桓曹公公。這位公公說:“皇上說了,他隻想讓那些叛國通敵的家夥付出該付的代價,至於身顧之後後人如何評說,他不在乎!”笑了笑,補充:“這隻是其中一批而已,還有好幾批要上刑場呢。”

盧象升簡直駭然了:“還有好幾批!?難道皇上要將所有官員全部殺光不成!”

曹桓說:“就衝他們做出的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全部殺光也不冤!”

李岩說:“殺光了好,殺光了好!為君者,隻需要討好億萬百姓就行了,去討好那些身居高位卻不幹人事的家夥簡直就是腦殘!把他們殺光了,再另選賢能而用,不怕開創不了一個太平盛世!”

這個腦後生反骨的家夥的思維一向如此簡單粗暴,把“武力解決不了問題,但可以解決製造問題的人”這句話當成真理,盧象升真的應該慶幸坐在龍椅上的不是這位,否則非血流成河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