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亞的政治版圖上,日本扮演著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他們清一色的五短身材,卻有萬丈雄心;他們很多時候自家軍隊的規模隻夠打一場水架,卻做著征服東亞的美夢;他們內部一盤散沙,混戰不斷,軍事實力弱得一逼,卻總能很幸運的從東海彼岸那個強橫的王朝的打擊之一幸存下來:白江口一戰幾千唐軍全殲了兵力是己方十倍的倭軍,卻沒有進攻日本本土;元朝倒是兩度渡海攻伐日本本土,卻兩次都活見鬼地遭遇了台風,全軍覆沒;明軍在長達八年的抗倭援朝中重創了日軍,將朝鮮變成了成千上萬在百年戰亂中磨練出來的日軍精兵的墳墓,但自身也是筋疲力盡,無力進攻日本本土了……就因為這一連串莫名其妙的原因,日本一直沒有被中國征服過。
反倒是日本倭寇時常乘大明政局不穩跑到中國來搶劫。當然,對於日本人來說,離開日本本土去劫掠中國和朝鮮沿海地區已經成了他們求生的本能了,早在高句麗時代他們就這樣幹的啦。知道高句麗時代日本人叫什麼嗎?叫瓢民。當時的日本海盜劃著小船穿越海峽抵達朝鮮或者東北沿海地區,為了避免過早引起高句麗軍民的注意,他們會在離海岸還有好遠的地方就往身上綁上好幾個曬幹掏空的葫蘆為自己提供浮力,棄船遊過去,神不知鬼不覺地上岸,然後大搶特搶……估計當時高句麗軍民看到成群結隊的矮子從海麵一路漂過來,肯定是目瞪口呆,搞不好還會狂叫:“夭壽啦!葫蘆娃來了!”這幫葫蘆娃還蠻能打的,當時高句麗可謂東亞數一數二的軍事強國,愣是讓他們劫掠了不少村鎮,真是窩火透了。後來唐與百濟爆發了一場大戰,百濟被打得屁滾尿流,請葫蘆娃來幫忙,而他們也真的來了……然後就被打跪了。明朝的時候這幫葫蘆娃又故態複萌,跑來搶中國,把江南地區弄得烏煙瘴氣,明王朝費了好大的勁才平下去。但也僅僅是平下去而已,遠征日本是不可能的,誰讓太祖將日本列為不征之國呢?如果按照原來的曆史軌跡,日本會繼續逍遙自在下去,直到被西方列強撞開國門,然後開始革新,最終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在亞洲掀起一場場腥風血雨,雖然最終戰敗,但依然墊定了自己成為強國的基礎……
然而,曆史跟那幫葫蘆娃開了個可怕的玩笑。缺錢缺得厲害,缺節操缺得更加厲害的隆武帝大手一甩就將太祖的祖訓給扔到了爪哇島,什麼不征之國?去你奶奶的,大爺現在缺錢花,登萊新軍,去給我搶!搶什麼?搶人口,搶糧食,搶白銀,有什麼就搶什麼!搶夠了就回來,不要想著一次把所有東西搶清光,反正以後還要繼續去搶的,急個啥?
於是,濟南大都督吳勝很快就接到了去搶日本的命令。吳大都督歎氣:“又是去搶那幫矮子……來來回回都是搶他們,真的好無聊啊!”
袁宗第嘿嘿一笑:“我就喜歡搶那幫死矮子!他們搶大明都搶了多少年啦?也該輪到我們搶他們幾回了!大都督,這次怎麼整?”
吳勝打著哈欠說:“老樣子,出兵六千,帶上足夠的火炮、彈藥和給養,你帶隊!對了,約上那幫高麗棒子,打去年到現在,高麗棒子又讓倭寇搶了幾次,他們肯定想報仇的,約上他們,多帶點炮灰總是好的!”
袁宗第應了一聲,下去準備了。這家夥是流寇出身,對於燒殺搶掠這種事情有著狂熱的興趣,搶了兩輪日本讓吳勝有那麼一點點的審美疲勞了,但他不會,跑到敵國境內殺人放火這種事情多有意思啊,怎麼會無聊呢!他很快就從勞改營裏征集了六千精兵強將,帶上了十幾門85毫米榴彈炮,十幾門160毫米雷擊炮,120毫米雷擊炮沒帶,想來日軍已經沒什麼勇氣跟明軍野戰了,沒必要。準備好家夥了,派人到朝鮮吆喝一聲:“搶日本去嘍,有沒有一起去的?”結果呼啦一下就來了好幾千,大家合兵一處,揚帆出海,興衝衝的直奔日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