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邁向輝煌 五十二 災星降臨(1 / 3)

想要帶領一個停留在石器時代的種族走出荒蠻,走向文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印第安聯合酋長國建國史》把姚崇古一行描述成無所不能的神使,隻用七天時間就在北美大陸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其實遠沒有這麼輕鬆,金屬冶煉、舟船製造、各種工具的使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對於印第安人而言都太過陌生了,他們必須花上漫長的時間去慢慢學習。最蛋疼的還是語言不通,而語言是知識傳承至關重要的載體,語言都不通還玩個毛毛灰?對此姚崇古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他隻能從南美那邊調一些印第安人過來,南美那邊的文明程度比這邊要高一些,早已習慣了農耕,他先教會南美那邊的印第安人如何耕作,如何冶金,如何製造各種必須的工具,再讓南美的印第安人教北美的印第安人。他還建了一所學校,把那些孩子通通趕進學校去,從語言和數學抓起,成人是很難學習這些東西了,隻能模仿,但孩子還有無限的可能,當這些孩子長大之後,融合就會變得順利起來。

其實北美也有過農耕,有得選的話,沒有哪個種族會喜歡放牧和狩獵這麼艱苦的生活,北美的印第安人早就嚐試過農耕了。隻是他們很苦逼,一直沒有掌握金屬冶煉和鍛造方麵的技術,隻能用原始的石製和木製農具進行耕作,效率低得可憐,完全是靠天吃飯,不巧的是,北美的氣候差不多是隨機播放的,今天還是三十多度,明天就可能給你跌到六七度了,停留在石器時代的印第安人無力抵禦如此劇烈的氣候變化,農耕文明的進程一再被打斷。氣候好的時候他們就發展農耕,氣候一旦轉冷他們又改為狩獵和采集,完全就是個死循環。姚崇古的到來幫他們補上了最致命的短板,他們擁有了冶金技術,可以製造足夠的鐵製農具,生產力迎來了一波井噴式發展。姚崇古又將小麥、土豆、玉米等作物引入了北美,農耕文明的火種再一次點燃,這一次,印第安人不會再讓它熄滅了。

姚崇古總共花了六年時間才將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理出個頭緒來,這六年時間裏他在這片土地傾注了無數心血,他所作出的貢獻超越了印第安人的宗教信仰中任何一位神明,印第安人視他為神使,他當之無愧。雖然這位神使一再強調自己隻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是沒有印第安人會相信這一點。

且讓姚崇古先留在美洲大陸帶領印第安人走出荒蠻,一步一個腳印的成就自己的神使之道,我們將目光轉向太平洋彼岸的大明王朝。

楊夢龍連聖旨都沒帶,就帶著一幫親兵,從武漢乘船順流而下,抵達廣州。

此時的廣州已經變成了一座異常繁榮的國際大城市,海南的蔗糖,湖南湖北出產的優質稻米、亞麻,河洛地區的鋼鐵、化肥、岩鹽,廣西的木材、草藥,廣東的水果,還有外國客商販來的各種貨物,大多經廣州出海或者內銷。跟歐洲和中東的海上商業航線已經開通,廣州、潮汕地區越來越多人選擇出海經商,同樣也越來越多的歐洲和中東地區的客商來到廣州經商,整個廣州幾乎是一天一個新麵貌。廣東省公民代表大會正在醞釀一項提案:免收農業稅。用總督大人的話來說就是:每年累個半死收起來的那點稅還沒有各個港口一個月收的關稅多,收個毛農業稅啊?現在人力資源稀缺,成本猛漲,收的稅都不夠相關部門的開支,這麼虧本的買賣是絕對不能做的!

收稅收到虧本,這算得上是千古第一奇聞了。

廣州的日子無疑是越來越愜意,越來越紅火,但是廣州都督府麾下兩萬餘虎狼之師對這種生活卻非常不滿意。這不,一見到老上司韓鵬就迫不及待的開始訴苦了:

“無聊,太無聊了!整整兩個軍團的兵力扔在這裏,整天除了訓練就是喝海風,無聊得要死!剛開始的時候還有土著跟移民爆發衝突需要我們出麵處理一下,但是總督府很快就告我們越權,他們自己因威並施進行調解,很快就將這些矛盾給化解了!現在我們閑得四處找海盜打,打掉了幾撮之後海盜也學乖了,躲到了南洋那邊,我們都夠不著他們了!我手下兩個軍團長還有一堆軍官一直在我耳邊嚷嚷說太閑了,骨頭要生鏽了,有人甚至說起了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