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新時期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1 / 2)

論新時期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產業經濟

作者:楊欽

摘要:本文對當前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時期中國電影所存在的問題有影響力不足、文化內涵缺失、沒有與國際化接軌等,並對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電影產業;現狀;發展建議

繼黨中央國務院於2010年1月再次發布了《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後,國家廣電總局積極貫徹落實這一精神,民族電影業繼續保持突飛猛進的勢頭,取得了一係列的成績。

1.當前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現狀

當前,隨著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電影的產生,也促進了中國電影業務標準的製定和提高了其商業化程度。自從2010年以來,電影市場幾乎每月都有中國和外國票房大片,熱門影片排期均衡,這也消除了過去電影市場有非常低迷的3月、4月以及多年來形成的淡季旺季的現狀。傳統的非黃金時段的市場潛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挖掘,市場供需趨於平衡。平均每月發布的20多部國產電影,讓很多原來空白的市場空間被填補和擴張。2012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紀錄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十二生肖”、“一代宗師”等影片延續了2012年的輝煌,保持了我國電影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態勢。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多元化,多品種,多類型的小型和中等預算的電影製作也取得了突破。縱觀2012年整個電影市場,全國城市主流院線已經很難找到在體裁上還很有局限的賀歲檔電影,眾多電影人已經在創新上下了更多的功夫,在類型電影敘事上也進行了探索。有大量的小型和中等預算的電影是基於本土文化,創新性和創造性,關注現實生活,貼近觀眾需求。觀眾很難再用災難片,喜劇片,古裝片,懸疑片這些現有的標簽來定義的電影,相反,每部電影都融合了多種類型,並轉達中國觀眾熟悉和認可的價值判斷。據統計,2012年取得成功的電影中很多都是低成本的中小型電影,其中大部分是小型和中等預算的電影,如投資3000萬的《桃姐》,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傭桃姐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主仆情。兩位男女主角務求將戲中飾演的少爺與老家傭的角色演得更淋漓盡致,引起大家的共鳴。此片上映第一周在各地收近7千萬人民幣,創下了許鞍華個人作品的票房紀錄。諸如此類電影層出不窮,這標誌著中國電影產業格局正在由一個大壟斷向多層次,多元化方向發展,並逐步形成豐富,合理,成熟的產品架構。

2.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問題

2.1 國產電影缺乏品牌影響力和號召力。

目前,依靠電影形成獨特的品牌,並由此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號召力,開發衍生產品,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電影企業做大做強的路徑。在美國,電影衍生產品占電影總收入的70%,如迪斯尼,通過品牌發展的衍生產業,如主題公園,服裝,玩具,食品和動畫電影的影響,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又如《哈利·波特》的電影品牌價值已經超過了 100 億美元,電影衍生品市場玩具和日常用品,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華納也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傳播自己的品牌理念,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形象,並推出自己的LOGO印刷產品和產品形象,在市場上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中國,對於電影衍生品市場發展相對較弱,依靠品牌影響力的衍生品行業的發展,還沒有出現典型的成功案例。

2.2 電影文化內涵的缺失

當下國產商業大片在追求的奇觀化影像共性的同時,雖然票房的逐年攀升帶動了中國國產片市場的穩步增長,但是,這一切的背後隱藏著中國電影的泡沫。總體而言,中國電影在迅速提高技術,畫麵、音效日益精美化的同時,卻無法掩飾電影對精神層麵的追求正停步不前,甚至水準在下降。電影對文化精神的追求很難令人滿意,甚至被認為在日益墮落。有人說,近10年的中國電影,無論是大片還是藝術片,大多數都和現實越來越遠,失去其精神高度。還有人說,中國近幾年的電影有較嚴重的景觀化趨勢,導演熱衷於讓人們用旅遊的方式看電影,引導人們看電影中的奇異景觀,而不關心電影所表現的文化和精神,這是影業市場化之後中國電影麵臨的大危機。對精美聲色的追求勢必分散導演們注重影片內涵的精力,對龐大團隊的指揮也削弱了導演們對影片敘事的掌控, 對影片榮譽的向往也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本土觀眾的期望, 他們更應該注重從本民族傳統藝術及文化習俗中汲取營養, 形成獨特的民族審美特色, 這樣才能夠拉近與本民族觀眾的心理距離, 才能換取觀眾的市場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