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三聖母(1 / 3)

等敖烈剛剛出了城門,就聽見耳邊有佛音傳來,鼻尖檀香之氣籠罩整個長安城,隻見半空之上,觀音菩薩寶相莊嚴,佛光籠罩,身形正緩緩而走,消失在半空之中。

敖烈頓時歎了口氣,知道西遊終於開始了,過幾天唐僧就會啟程前往兩界山,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也許十幾年後,佛門就會在東勝神州紮下根來,開始和玄門半分天下。到時候,自己屬於哪一個門派呢?佛門?或者是玄門?或者是其他。

不知不覺之間,敖烈緩緩而行,朝東而來,這個地方就是有名的函穀關,數千餘年前,太上老君就是在這個地方化佛,並且留下了《道德經》,掀開了人教一脈,不時的可以看見不少的讀書人、玄門修士在函穀關上瞻仰聖賢遺跡。

“彥昌兄,這次科舉,你的把握可是大的很啊!聽說陳學士很欣賞你的文章啊!”敖烈剛剛走上城牆上,耳邊就聽見一個溫和的聲音,卻見幾個讀書人正緩緩而來,為首的兩個人生的英俊瀟灑,儀表堂堂,讓人生出一絲好感來,就是敖烈也不得不承認,兩人氣度不凡。

“哪裏,哪裏,詩文不過小道而已,真正的大智慧卻是能為民做主,如同魏大人一樣的好官。”另外一個叫做彥昌的人卻是謙虛道:“對了,鵬舉兄,我準備前往華山一行,聽說華山王老先生隱居華山,我準備去拜見王老先生,好讓他指點一二。”

“這個?彥昌,華山險峻,王老先生隱居之所又很難尋到,這萬一要是出了什麼事情呢?”旁邊的年輕人勸說道。其餘的學子也都紛紛發言。

“這個?”劉彥昌聽了之後頓時露出一絲為難之色,最後還是咬緊牙關說道:“王老先生學究天人,若是能得到他的指點,我的學業肯定能進步許多,今科必中。諸位若是不願意去,那就算了,我劉彥昌一個人去。”

“你啊,那華山是什麼地方?險要無比,去那裏稍不留意,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保。”鵬舉不滿的說道。

“這位兄弟要去的話,倒是可以和我一起去。”敖烈在一邊插話道:“正好我也要去華山走一遭,不知道兄台可願意?”

“你?”叫做鵬舉的年輕人打量著敖烈,目光深處露出一絲嫉妒來,敖烈白衣飄飄,豐神俊秀,手執折扇,一身氣度極為不俗,到底是仙人之軀,不是這些人可以比擬的。

“這位兄台願往?那是最好了。走,走,趁著時間還早,不如現在就走。”劉彥昌聽了之後,卻是十分高興,拉著敖烈就說道。

“走。”敖烈也是一陣哈哈大笑,像劉彥昌這樣的人物,讓他想到了自己在前世的一個朋友,和他一樣,隻要決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這個年輕人為了學到知識,毫不猶豫的深入華山,也要找到好的老師,幫助他解答書中的困惑。

“兄台,在下劉璽,草字彥昌。洺州人士,這次前來長安參加科舉的。”劉彥昌倒是一個善談之人,兩人再函穀關下買了兩匹駿馬,朝華陰而來。

“在下敖烈。四海為家,這次前來遊玩的。聽說華山奇秀,故此前來看看。”敖烈看了一下胯 下的駿馬,戰馬走路歪曲,隨時都要倒的樣子,頓時拍了駿馬一下,輸入一點龍氣,駿馬一陣嘶鳴,帶著敖烈飛奔。劉彥昌說的正起勁,沒想到對方的駿馬騎的飛快,一陣驚訝之後,也緊隨其後。

等到了華山腳下的時候,已經是到了傍晚了,敖烈尋了一處廟宇,在附近山林中打了幾隻野兔,點燃了篝火,等烤的差不多的時候,才見劉彥昌趕了過來。

“敖兄,你我坐騎相同,為什麼你的居然跑這麼快?跑到這個地方,還是精神抖擻?”劉彥昌下了駿馬,好奇的打量著敖烈坐騎,有些奇怪的說道。

“或許是天生異稟吧!來,劉兄。”敖烈並沒有解釋多少,而是舉起手中的兔肉,笑嗬嗬的說道:“可惜了,就是作料少了一些,否則更加美味。”這句話倒是真的,地仙界上的普通的動物都是經過靈氣滋潤的,吃起來味道獨特,普通人吃了還會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