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講求直打直進,勇往直前,不似其他武技套路的閃轉騰挪,小巧變化。由形意拳演化而出的刀法,也承襲了形意拳的這一特性。
由於大晉國嚴格規定,普通百姓,不許私藏兵械,康龍無法弄到合適的刀來練習,隻好使平時打獵砍柴用的那把一尺多長的柴刀。
丹田中的真氣,隨著心意,在各經脈之中流轉。
一把砍柴刀,在康龍手中,如同猛虎利爪,隨心變化。他把形意拳練形時模仿的十二種動物的動作化入刀法之中,時而如龍似虎,時而蛇行鱷伏,時而鷹鷂飛揚。
那柴刀好像他手臂的延伸,隨心意變化,指東打西,橫削直攔,左劈右砍,極盡變化之能事。
真氣隨刀而致,周圍木葉翻飛,塵石飛揚。練到得意處,康龍突然躍起八尺多高,爆喝出聲,柴刀砍在大腿粗細的樹幹之上,哢嚓一聲巨響,一顆大樹已被攔腰斬斷,落到地麵。
康龍收刀站定,滿意的看著自己的傑作。
前世愛刀,他把由形意拳演化而成的刀法,練成十二招刀勢。這十二招刀勢,分別模仿龍、虎、猴、馬、雞、鷂、燕、蛇、鱷、駘、鷹、熊十二種動物的各種動作而成。
由於穿越而來,兩世為人,康龍經曆了前世和此生的種種生活感悟,把這十二招刀法,由繁化簡,加以改進,變成了如今六招刀法。
第一招,龍騰虎躍,出刀後,刀勢若出水蛟龍,下山猛虎,直砍直削,一往無前,是絕佳的進攻招式。
第二招,如封似閉,刀若熊爪駘行,似勇猛,似駘蕩,橫攔斜擋,漫天刀光,攻守兼備。
第三招,鷹擊燕翔,刀若流星閃電,劃破長空,直刺斜劈,有點有麵,一點刀光如同流星,刺人眼目,漫天刀影若似輪盤,奪人魂魄。
第四招,鷂翻鳳舞,上砍三路,炮擊心腹,配合騰身而起之勢,化作漫天刀雨,覆蓋敵人所有退路。
第五招,猴年馬月,如馬騰空,如猴纏身,刀勢如同奔雷而下,纏住敵人,讓人難以逃脫。
第六招,蛇鑽鱷崩,似靈蛇出洞,直鑽空隙,若鱷魚崩食,崩劈山石。
六招刀法習練純熟,康龍喜不自禁,一身臭汗,躍下溪邊的水潭裏,美美的洗去一身臭汗,這才高歌而行,殺奔向山間的山雞野獸。
眼見得秋高氣爽,一派祥和,忽一日,洛水鎮上蹄聲得得,人喧馬嘶。北方戰事變化,大晉兵敗,大將杜威,李守貞投降契丹,契丹大軍兵分三路,殺氣騰騰,大舉攻來。
朝野震動,一麵向下轄諸州縣征集丁壯入伍,讓百姓供糧。一麵調集各路人馬抵擋契丹大軍。
洛水鎮雖然地處大晉西南,但中原百姓頗多有從北方逃難而來,紛紛傳言,契丹人凶殘粗野,燒殺搶掠,無惡不行。整個洛水鎮和鄉野恐慌,百姓紛紛拖家帶口,要向西逃難。
西北部河東節度使,太原王劉知遠,素有仁德之名,手下兵強馬壯,契丹人也不敢捋其虎須。治下的河東地區,百姓豐足,生活太平。許多人準備沿洛水而下,入洛口,沿濁浪河逆流而上,西入河東。
康龍聞訊大喜。河東劉知遠帳下大將郭威,正是他要投奔的對象。若能入太原府,投歸在他帳下,日後隨同他建功立業,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說不得就能裂土封王,做個逍遙快活的混蛋王爺。
這一日,康龍收拾停當,把一應不用之物,盡數給了不願離開故土的王婆婆,一把火燒了茅草屋,腰插柴刀,手提齊眉短棍,龍行虎步,直奔洛水鎮。
沿途盡是拖家帶口,牽牛拽羊的逃難人群。康龍不以為意,在鄉間土路上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