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巾盜在手執雷神斧,素有西北雷神之稱的河東軍先鋒營指揮馬雷率領下,衝破黃澤關守軍的封鎖,直逼黃澤城下。
黃澤城因關而建,因為前有黃澤關,所以城牆修建的並不堅厚。隻要突破了關防,城防便沒有多少防禦力了。藍巾盜在馬雷的指揮下,很快攻上城頭,與黃澤城的守軍廝殺在一塊。
臨漳鄉軍都指揮潘美,如今已經被黃澤關眾將推為黃澤關權知兵馬都指揮,帶領著所有的黃澤關守軍,與藍巾盜做著殊死搏鬥。
藍巾盜大當家獨孤玉衡和河東軍左軍先鋒營指揮馬雷,兩人站在城下,觀看藍巾盜架著十幾道懸梯,向黃澤城上源源不斷的衝去。
由於事起倉促,加上黃澤城壓根就沒多少守城器具,藍巾盜輕而易舉的就攻克了城頭。
黃澤城方圓不過數裏,屬於山關城模式,城內有常住民兩千多戶。三四條土石街道雜亂交錯,城內的百姓,家家緊閉門戶,戰戰兢兢的聽著城頭的廝殺。有膽大的,已經拖家帶口,開始向西門湧去,打算逃往三河口鎮或者鄉下。
膽小的隻能全家人藏於地窖或者聚在不起眼的角落,期望能夠躲過藍巾盜帶來的劫難。
城內官署衙門裏的大小官吏,早在藍巾盜攻打關城的時候,就帶著家小財物,從東門逃跑了。
藍巾盜在這一帶的匪名非常大,但自黃澤關以東,包括黃澤城在內,此前並未遭到過藍巾盜的洗劫,因此城中的百姓對於傳言始終是將信將疑。
當然也有知道內情的,便知道根本靠不住官軍,上任的守將黃鳴,就是靠每年向藍巾盜送去錢糧,才得以保住城關的安全。如今藍巾盜打了過來,怕是那些大小的官老爺們,早就提前跑了。這些熟知內情的人,便提前藏好了家私錢糧,自己卻也從東門,逃到三河口去避難。
令所有人詫異的是,黃澤城的守軍抵抗的居然十分激烈,藍巾盜一時間雖然占了上風,但要想突破黃澤城守軍的封鎖,進入黃澤城中,似乎也不是那麼容易。
馬雷能夠用雷神斧劈開厚重的黃澤關關門,卻並沒有出手去劈開黃澤城的城門。雖然這道城門要比關門差太多。
戰鬥從午後開始打,一直持續到下午,雙方始終處在膠著之狀。
藍巾盜畢竟是盜匪,本身在攻打朝廷關隘時就隱隱有點心怯,雖然及時被藍巾盜的頭領們適機的再次鼓動起了戰鬥的積極性和熱情,但在和黃澤關守軍的正麵廝殺中所遭受的猛烈反擊中損失慘重,讓藍巾盜們觸目驚心。
到處都能聽到受傷盜匪和黃澤關守軍受傷軍卒的哀嚎聲,黃澤關守軍的將士,如今也根本沒有時間去收割藍巾盜的首級當做軍功,而藍巾盜也是全力以赴,勢要攻破黃澤關,占住這處關隘,以備用做攻打三河口的根據地。
黃昏時,潘美見三河口方向遲遲不見援兵到來,而藍巾盜的攻擊一撥猛過一撥,情知大勢已去,黃澤關已經守不住,於是果斷的下令退兵,向二十多裏外的三河口退去。
到這時候,方顯出潘美的才幹來。
一隊隊的黃澤關守軍雖敗不亂的退向三河口,每一隊敗退的守軍都有一名隊正統領,絲毫不見敗退的散亂。
那些受傷卻不死的守軍,也被未受傷的士卒抬著,迅速的撤離了黃澤關。
潘美派了一名心腹營指揮使在前麵打著大旗撤退,自己卻留在後路壓陣,這一舉動,令原本士氣低落的黃澤關守軍鼓起不少士氣。
直至最後一隊軍卒成功退走,潘美才非常不甘心的扭頭看一眼黃澤關和藍巾盜,然後打馬跟上了撤退的隊伍。
藍巾盜根本就沒有人追擊。攻破黃澤關後,便充分顯露出他們盜匪的本性,他們如今已經陷入大肆搜刮黃澤城財貨的狂潮中。
無論各路頭目如何約束,無論那名來自河東軍的先鋒營指揮使馬雷如何咆哮喝止,甚至掄斧砍飛了兩名藍巾盜,都無法遏製這股邪風。
更有甚者,藍巾盜此次攻打黃澤關城損失慘重,竟然把氣撒到了黃澤關城內百姓的頭上,不斷闖入民房,強搶百姓財物,肆意殺戮城中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