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我*!難道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在這裏?”我驚訝道。
蘭亭序啊,就是距今1661年 之前,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
要說這蘭亭序啊那可真是了不得,全文28行,324個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曆代書界奉為極品那。此帖用筆以中鋒為主,間有側鋒,筆畫之間的縈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布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後世但凡學習行書之人,無一不讚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書法技藝。
據說這是當時王羲之醉酒之後提筆所寫,王羲之老前輩寫完之後對這件作品非常之滿意,那全文二十一個之字,寫的多好?誇張點說,這二十一個之字插上翅膀就能從紙上飛出來。
王羲之醒酒之後再去看,對這件作品非常之滿意,曾經自己臨摹過幾篇,卻都達不到那個境界了,王羲之本人還感歎道:“此乃神助耳,何吾能力致。”
而後代對於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在哪裏,也是未解之謎。大唐貞觀之治之時,文韜武略千古一帝李世民也是對蘭亭序情有獨鍾,愛到什麼地步呢,李世民說,即便自己死了,也要把王羲之的真跡蘭亭集序帶到墳墓當中。
但是後人在發掘李世民陵墓的時候,並沒看到蘭亭序的真跡,所以後人猜測,這“書聖”墨寶,就在武則天的陵墓當中,但是由於武則天墓的地理位置等原因,並沒有發掘,其實說白了就是後人進不去武則天墓,傳說有無數盜墓賊,軍閥去準備強行炸開武則天墓,但是一靠近,天空就會電閃雷鳴,原本晴空萬裏,準備盜墓的時候卻開始下起瓢潑大雨,當時的人很迷信,所以武則天墓也就完整的保存到了現在。但是現在也沒有辦法進入武則天墓,要想進去除非用大量的炸藥去炸山,否則還是望而興歎。
蘭亭序的幾經倒手,中間故事也是曲折離奇,現在也就不說了。那麼這麼好的墨寶,值多少錢呢,那不是用錢能去衡量的了,這件事,用錢辦不到。世界上公認的真跡,已經沒有了,也就是說,市麵上流通的,都是假的,或者是近代,古代的摹本,那麼這一幅假的摹本值多少錢?幾年前,平安帖的摹本,照抄的,賣了308000000,就是三億零八百萬啊,真跡,早已經無價。
其他人湊過來看,我顫抖著拿起來竹筒,胖子還說:“這是什麼啊?把你們嚇成這樣?”
我把這東西的價值一說,胖子的眼睛都直了,眼睛盯著我手上寫著蘭亭序三字的竹筒,口水都流了出來:“什麼?臨摹本都賣了三億多?那真跡還不得翻個十幾倍啊?”
“老說真跡真跡,也得有啊。”我嘟囔著,打開了那竹筒,裏麵果然是一張字畫,上麵寫的果然也是蘭亭序,但是我隻看一眼就知道這是拓本,看字跡也不像真跡,胖子還直問我:”嗯?怎麼樣?是不是真的啊?”
“你傻啊,你沒看出來這是拓本嗎?”吳悔罵道。
胖子接過去看了看:“這臨摹的都三個億了,拓本怎麼也有個幾千萬吧?小同誌,你看,這能值多少錢?”
“哎呀,這很難說啊,如果有人願意花幾千萬買個拓本,也不是不可能,拓本的意義不大,賣多賣少,全看緣分。”
胖子一聽就想把那竹筒裝起來,趙天諭上去阻攔,那胖子嘿嘿一笑:“嘿嘿,忘了你們在這裏了,我這是拿出去上交的,爭取能以胖爺我的名字來命名。你們忘了西域蛟龍洞穴的那些財寶了嗎,你們不讓拿,最後都掉水裏,永遠看不見天日了,你說,這麼好的東西,扔在這裏多可惜啊,咱們放在博物館展覽,收門票錢,也能掙不少呢,,嘿嘿,,,”
除此之外,牆壁上掛滿的寫著漢子的木牌,似乎是墓誌銘一類的東西,木牌腐爛的相當厲害,從最開始的幾行來看,我發現這是這個人的生平介紹,文字全是古文體,很多人都能認識。
我非常迅速的讀完,心中一絲狂喜,這上麵寫的東西太有價值了,從這上麵似乎能推斷一些東西出來。
胖子看不懂,就讓我給他們翻譯,我道:“這是這個棺材裏的人的生平,而且這不是我們推測出來的,寫在墓誌銘上的東西,不會有假。”
這上麵寫的,大概就是這個人於近代死亡的,所以上麵的字體我們都能看得懂,死亡後他就被埋在了這裏。這是墓誌銘裏最有價值的東西,吳悔就問:“這不是幾千年前的群葬墓嗎?怎麼,,怎麼會有近代的屍體?”
應龍道:“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這個家族到近代依然活躍,有人死亡後還會繼續下葬到這裏,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我們一路走來沒有碰到機關的原因,沒有設置機關是因為他們每年可能都要來這裏祭祖,家族中有人死亡後,下葬的位置還是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