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倒是大膽的很,那個時候,和我國建交的國家也是數的過來的,再說,那個時候,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正在對峙,柏林牆都由原來的鐵絲網變成了磚混結構的。更是汙糟亂成了一片。如何能夠開展工作?
劉振海卻是笑道:“越是亂,就越有機會,要是風平浪靜,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那就沒有下手的餘地了。”
於是這個小組的初期計劃便定下來了,決定兩條線同時進行。
就是國內尋訪和海外刺探的方式進行結合。但是在分派人選的時候,少山首長卻親自圈閱了人員的選擇,原來劉振海海外,張問天國內,被首長調換了,具體的原因誰也不知道。
於是這三人小組,就開始了分頭行動。
那個時候出一趟國,當真是不容易,政審自然不用說,簽證都不好過,不過好在同是社會主義陣營,半個德國還是能走通的,於是就在上麵的餓運作下,張問天換了一個身份,成了一個國際記者,便堂而皇之的來到了德國。
到了德國,張問天一下子就茫然了。
這個提議原來是劉振海提出來的,依照劉振海的性格,即便是到了陌生的歐羅巴,作為大圓的孩子,也是能很快的適應,但是張問天卻是參軍開始就在首長旁邊做警衛員,滿腦子都是紀律紀律,看著這樣一個花花世界,還有各色各樣喝了啤酒之後原形畢露的男男女女,張問天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混進了這裏的貴族交際圈。
張問天的身份,是在民國時候敗落外逃的世家公子,自然也是學什麼像什麼,在柏林租了一整套的別墅,雇了一個管家,白天就是混跡在各種的沙龍之中,穿著筆挺的西服,一股子名流的範,再加上在學校之中的特訓,張問天儼然就是一個富家公子,可以絲毫不費力的和周圍的人討論文學和藝術。
在張問天有意的運作之下,兩個貴族家的小姐開始對張問天頻頻示好,其中的一個,便是原來黨衛軍元首護衛軍團頭目的女兒。
雖然德國戰敗,但是海洋係法律自然是罪不及後代,這女兒過著紙醉金迷的日子,見到了張問天這樣的人物,一個堅毅和儒雅並存的青年,自然是流涎三尺,憋著早晚收了張問天。
於是,張問天就以這個姑娘的男朋友的身份,出席了各種上流社會無聊的酒會,在虛情假意的應酬的過程之中,張問天也在不動聲色的排查這周圍的人,還別說,這樣紙醉金迷的酒會,還是臥虎藏龍的,就在和這姑娘“熱戀”的時候,一個德國青年,叫做施魏因的,進入了張問天的視野。
這個施魏因,便是後來帶張問天進入喬戈裏峰的向導。當初和施魏因相識的時候,卻是一個十分狗血的劇情,情敵。
這施魏因也是喜歡這個女孩子,再加上雅利安人種不知道哪裏來的高貴感,便是一百個看不上張問天,便按照中世紀騎士的規矩。提出了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