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音樂院校聲樂教學模式改革
學術論壇
作者:李慶勳
【內容摘要】聲樂技巧課是普通高等音樂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技能課,其在課程設置上始終是貫穿於本科教學的。聲樂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培養具有很高歌唱技巧和優秀表演能力的專業演職人員,也要培養具有一定歌唱理論知識、能演唱作品、能演奏作品、能夠教學、進行普通音樂素養教育的中學音樂教師。針對當今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要,我們不能再進行單一的人才培養,我們應培養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即本科教育加職業技能教育的應用性聲樂人才。
【關鍵詞】聲樂教學教學模式改革
聲樂技巧課是普通高等音樂院校在校生必修的一門專業技能課,在課程設置上始終貫穿於本科教學中。聲樂技巧課的教學目的有幾個方麵:第一,要有一定的歌唱呼吸能力;第二,要具有正確的聲音概念;第三,要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第四,在以上基礎上要能夠演唱一些國內外經典曲目,也包括一些優秀的歌劇片段及創作改編的歌曲技能。聲樂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培養有很高歌唱技巧和優秀表演能力的專業演職人員,也要培養具有一定歌唱理論知識和演唱、演奏作品,能夠教學的音樂教師,因為培養目標不同,在教學內容及課程安排、施教方法與教學模式上也應有所不同。
針對當今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現在的普通高等音樂院校應培養什麼樣的人才?筆者認為,隨著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聲樂技巧課的教學模式也要隨之改變,進行聲樂技巧課教學模式改革,普通高校聲樂教學模式改革應該包括教學內容方麵的改革、聲樂教學方法及組織模式、考核方法的改革。
一、教學內容方麵的改革
目前,普通高校音樂院校課堂上的聲樂教學僅是發聲與歌唱教學,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音樂人才需要,現在的音樂人才必須一專多能,不僅要會唱歌、能夠在舞台上演出,還能在講台上傳授聲樂教學理念和方法,因此,具備聲樂發聲技巧、聲樂舞台表演、聲樂理論知識、聲樂教學理論掌握並重的課堂教學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
選用教材方麵的改革。在教學過程中,選用的教材應該突出適用性。目前,普通高等音樂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大多延續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材選用上也存在著同樣問題,教材缺乏針對性和適用性,所有學生選用同樣的聲樂教材進行教學,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入校時的能力不同,選用同樣的教材進行教學顯然是不科學的,因此,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分類,在教學過程中選用適合各類學生的教材,隻有這樣,才能體現出教材的適用性。
二、聲樂教學方法及組織模式方麵的改革
(一)因材施教、分類培養
目前,普通音樂類高校的聲樂教學方法都比較單一,有的學校采用最傳統的授課方法——“一對一”的教學法,有的學校因為大量擴招導致師資短缺,不得已而進行小組課上課的方法,甚至有的學校采取幾十個學生共上一節聲樂課的方法,由於普通音樂類高校學生的聲樂條件和聲樂素質差異較大,僅用傳統“一對一”的教學法授課無疑是浪費學校資源,而用小組課授課方法則容易埋沒真正的聲樂人才,因此,隻按一種教學方法教學是不符合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學要求的,也不利於有效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因此,因“材”施教、分類培養在高師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中很重要。
針對目前我國音樂類高校的學生情況,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三類進行培養:
第一類,選拔少數優秀的學生進行尖子生培養,培養出一部分高、精、尖的聲樂表演人才。
第二類,對有一定聲樂基礎和音樂素質的學生,可作為一專多能的聲樂人才進行培養。這類學生不僅要掌握聲樂表演技巧,還要掌握聲樂教學理論,能夠從事聲樂教育工作,並且除聲樂外,還要能掌握器樂及其他專業技能。
第三類,對大部分普通學生進行普及性的聲樂教育時,因其掌握的聲樂作品難度小但涉及麵廣,要進行包括聲樂在內的全麵教育,培養全麵性的專業人才。這類學生不要求他們某一方麵特別精,但要求他們應麵麵通,作為社會音樂人才去培養。
(二)個別課、小組課等多樣聲樂技巧課教學形式
在音樂類普通高校的聲樂教學形式中,一對一的聲樂技巧課教學不能是唯一的上課形式,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學生采用分組上課的形式,個別課和小組課必須互相補充。因為聲樂的“一對一”教學形式,對於聲音素質和音樂感覺好的學生是很重要的。聲樂的“一對一”教學形式,對於具備好的聲音條件和一定的發展潛力的學生來講,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而對於聲樂基本素質稍差的學生來講,“小組課”的教學形式則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現有聲樂的“一對一”教學形式的基礎上,還應該實行學生分組上課的教學形式。用“個別課”與“小組課”相結合的聲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才是現在普通音樂類高校應該采取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