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校音樂學專業電子琴集體課教學(1 / 2)

高校音樂學專業電子琴集體課教學

學術論壇

作者:陳智慧

【內容摘要】高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是以培養合格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為目標的。電子琴課程是培養學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基本技能的一門實用性課程,對全麵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音樂才能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從將電子琴集體課的分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麵進行分析論述,以期為廣大從事電子琴教學的老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電子琴集體課教學方法內容評價實踐

培養複合型、應用型、有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音樂教育人才,是高校音樂學專業課程改革和學科建設的方向。電子琴作為一門培養學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基本技能的實用性課程,已被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為音樂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了解和掌握電子琴的操作、演奏、編配、伴奏實踐等方麵的理論與技能,對提高學生全麵素質、發展學生音樂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需求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音樂學專業課程設置中,一般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鍵盤演奏能力之後才開設電子琴課程,因為很多高校都配備了電子琴教室,所以在電子琴課程教學中,通常都采用集體授課的方式。這樣一方麵有利於教師講授基礎理論知識和規律性知識,減少了知識講授的重複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培養成本;另一方麵,有利於學生學習和掌握電子琴彈奏技巧和方法的同時,將相關音樂理論知識融會貫通、綜合利用,全麵培養和提高聽覺、視譜、視奏、音樂表現力和創造能力;其次,還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同學們在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中共同受益。

雖然電子琴集體課有上述一些明顯的優勢,但在這種集體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學生鋼琴、手風琴等樂器演奏的程度、水平參差不齊,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如何進一步培養和提高能力等,這些都是值得大家共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本文將結合筆者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對電子琴集體課教學提出一些建議。

一、合理分組、適時調整

電子琴集體課主要采用“一對多”授課方式,這就對電子琴授課人數多少有所限製,人數太多,不利於課堂教學,同時也不能保證教學質量。因此,合理地根據學生鍵盤演奏能力進行分組,並且在教學中適時調整,是提高電子琴教學質量的前提。

(一)合理分組

在電子琴集體課分組教學之前,首先教師應對每個學生的鍵盤實際演奏能力及水平進行一些測試。如打開電子琴的節奏、變換速度,讓學生跟節奏彈奏音階、琶音等基本練習。一是測試學生的手指靈活性及跑動能力;二是測試學生的節奏感。其次,教師通過測試,按照學生的實際演奏能力及水平進行分組時,應注意每組人數要適中,最好以10—12人為宜。如果人數太多就難以保證教學效果,人數太少又體現不出集體授課的優越性。

(二)適時調整

在電子琴集體課教學中,因學生個體差異、基礎程度不一,即使是同樣程度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也會逐漸拉開一些距離。這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彈奏的能力及進度情況適時進行一些調整。如在課堂上,對一些進度較慢的學生進行重點指導,給進度較快的學生提供附加作業。這樣既適應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又有效地緩解了兩端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其次,還可以在學生學習興趣、能力提高較快的基礎上,將低級別組的學生調整至中級別組,這樣將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二、教法多樣,綜合運用

電子琴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電子琴的功能操作、演奏、編配、伴奏實踐等方麵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貫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相結合的原則。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所謂教師的主導作用,關鍵在於引導啟迪,使學生自奮其力,自致其知,非謂教師滔滔地講,學生默默聆受。”因此,如何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充分發揮師生的能動作用,才是教學得以正常發展的關鍵。

係統講授、預留作業、回課檢查、客觀評價是支撐集體課教學活動的幾個基本環節。在電子琴集體課教學中,教師應在上述幾個基本教學環節中注重選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使學生在掌握電子琴演奏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電子琴教與學的能力。

(一)係統講授

在電子琴集體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該課程製定的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有步驟、有重點、係統地將電子琴演奏中基本理論、基本演奏方法,按照教學進度要求進行講授,而不能有太多的主觀隨意性和即興性。同時應注重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反複強化一些基本概念和彈奏要領,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著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