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商球場總會(1 / 2)

法商球場總會

人與事

作者:吳誌偉

上海的花園飯店是一幢33層的豪華賓館,而這幢建築的背後也說出了舊時上海三大總會之一的法國總會,這期也是至今為止介紹的三大總會的最後一個篇章,也將為充滿好奇的讀者講述昔日生活的藝術與繁華。

這是最後一個介紹的舊時三大總會之一:法國總會,正式的稱呼為法商球場總會(Cercle Sportif Francais)。1904年由一些寓滬法人創立,早期坐落在華龍路(今雁蕩路和南昌路)。

華龍(Voyron),法國遠征軍頭目之一。1900年,法國公董局將今雁蕩路、南昌路命名為華龍路。1911年初,法國一位名叫環龍(Vallan)的飛行家,為了用實例說明飛機可用在軍事上,並且這種使用具有極大的價值,以便向清政府推銷其小公司的產品,春節到上海進行飛行表演。5月6日,環龍駕山麻式雙翼飛機從江灣萬國體育跑馬場出發,飛往上海市中心的跑馬廳,結果在跑馬廳上墜落,機毀人亡。上海人得見飛機,這倒是第一次。法租界公董局認為:“(環龍)君為中國第一飛行家,君之奮勇及死義,實增法國之光榮。”於是在法國公園(今複興公園)內為他建造紀念碑,將位於法國公園北麵的今日南昌路改名為環龍路,華龍路今雁蕩路段仍為原名。於是法商球場總會就坐落在環龍路上了。

法商球場總會創立三四年後,會員增至近200名,新的建築即由此建造。作為主要活動場所的俱樂部樓由法公董局的萬茨和博爾舍倫設計監造,建築麵積約5000平方米,是一幢混凝土木屋混合結構的兩層法國古典式花園會所,風格別致、漂亮。建築風格以質樸為主,外觀是座粗灰泥牆的大樓,僅僅在二樓陽台下使用明磚。中間一主樓略為高些,兩側對稱排列。通過立麵的凹凸布局和樓身的高低起伏,使平淡呆板的形象蕩然無存。內部的設置有法國和英國式的彈子房、餐廳和足夠會員使用的更衣室,還有酒吧間、擊劍室、女賓室和舞廳。舞廳除在周一和周四舉行跳舞外,其餘日子經常作為演戲的戲院。在這建築物的部分窗上,裝著上海徐家彙土山灣出品、有著彩色圖案的玻璃,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出瑰麗的氣氛。入口處樓梯寬敞,扶手下麵十多根銅欄杆,由CSF(法商球場總會的縮寫)三個字母組成,既是標誌,又顯得很藝術。

總會的屋頂上辟有小花園,會員們可在屋頂花園或站在樓內的陽台上,遠眺法國公園的漂亮景色,俯視法國總會球場上的競技。總會擁有一個非常大的網球場地和一個玩法國式木滾球戲的精致球場。這幢建築和球場的所有權屬於法租界公董局,法商球場總會每年象征性地交納一元錢的租金。會員的入會費須交納五十兩銀子。當然和英、德兩總會一樣,不是會員也可有條件的入內娛樂,總會地址時為“環龍路55號”。不晚於1928年,改為法公董局學校 (Municipal School)校址,以後又成為法國人學院(College Francais)院址。

建國後,上海市文化局曾遷入辦公。1957年移交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改作上海科學會堂,門首刻有當時上海市市長陳毅所書“科學會堂”四個大字。不久前做了大量的整修,力圖恢複初始時的原貌。

1925年,法商球場總會搬到曾是德國花園總會所在的“凡爾登花園”。起初,總會在原鄉村俱樂部北側大力經營。工程由上海姚新記營造商承建。主樓於1925年動工興建,1926年全部完成。門設在邁爾西愛路(今茂名南路)。新樓長方形造型。二層(部分三層)鋼筋混凝土建築。南立麵中央和兩端均有突出的圓形立麵,其餘都為陽台式的長廊。頂層為平屋麵,四周圍以水泥欄杆,中央還建有瞭望亭兩座,形成屋頂花園。整個房屋建築麵積6000平方米,由法商賚安洋行設計。其建築風格呈新古典主義式,但帶有裝飾藝術派細部。尤其表現在建築內部的裝修上,其門廳和宴會廳的裝修采用了和當時歐洲時尚幾乎同步的裝飾藝術派風格。宴會廳天花所采用的玻璃發光頂棚,它的彩色拚花圖案即使放在當時的巴黎,也是最時髦的。建有遊泳池、舞池、彈子房、餐廳、廚房和酒吧間。“用古典主義的立麵包裝,隱藏了最現代化的裝飾”。值得一提的是其舞池,建造時利用木框架結構,使人踏上去略有下沉之感,仿佛在彈簧上行走一般,人們稱它為彈簧地板。它是上海第一家擁有這種彈簧地板的舞廳。愛狄密勒在《上海——冒險家的樂園》一書中,以其略帶誇張的筆調寫下這麼一段話:“法國總會的一切都很意識化,從建築,到裝飾。並且門內的空氣與門外完全不同,金碧輝煌的大廳包裹著一團氤氳之氣。燈光照射在一縷縷的煙氣上,幻為奇彩,真比錦霞還要好看。一切的人,無論是老的還是少的、男的還是女的,都在鯨飲、在狼吞、在暢談、在嘩笑。人間假使有天堂的話,這裏大概就是了。”從昔日所攝的照片上也可看出總會樓的裝飾極為精致。總會樓的南部是幾個網球場和玩其他球的球場。臨近現淮海中路的地方是一片空閑的草地。在網球場的西側是一片茂盛的樹林。室外的麵積約2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