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壓力,你扛得住嗎?
現象
作者:麻花
近日,奧美中國北京分公司一名年輕員工在辦公室突發心髒病身亡,年僅24歲,令人扼腕。僅隔一天,遊戲資訊網站“17173”的一名男性員工,在上班途中突發心肌炎猝死,同樣24歲。兩條新聞共同劍指“過勞死”,一時間,職場重壓再度成為熱議話題。
從普華永道女碩士、淘寶女店主,再到如今的廣告男、IT男,職場“壓力山大”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無論普通職員還是公司高管,抑鬱、早衰、精神衰弱、猝死正在逼近。甚至有調查顯示,職位越高的人壓力越大。你離過勞還有多遠?職場壓力該怎麼扛?
精神壓力折磨職場眾生
“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有時,不是不願停下來,而是根本沒有喘口氣的時間。”日前,一位名叫“風雪釣客”的網民對自己身體健康情況表示了擔憂。相繼兩名年輕人猝死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不少職場人士抱怨自己也處於高強度的工作中。
近幾年,年輕人猝死的事情已發生過多起,廣告、IT、媒體、會計等行業工作者甚至成了猝死高危人群。如何在“壓力山大”的時代,求得事業與健康的平衡已成為社會問題。
郭先生上月剛剛換了工作,之前他在一家軟件上市公司工作了近4年。“我們就是拿業績說話,每年的任務量隻增不減,壓得人喘不過氣。去年我負責的項目業績達到了1億,今年領導就直接把目標定到了兩億。”
“沒法幹了”,這是郭先生的無奈選擇,“KPI、年終考核、績效工資”,業績完不成,影響的不僅僅是麵子,還關係到個人的收入以及重要的年終獎。
走人並不難,憑著在業內多年的人脈和過硬的經驗,郭先生很快找到了“下家”。這是一家私人公司,副總的職位,6位數的年薪,郭先生的新差事看起來惹人羨嫉。可在郭先生自己看來,“高薪就意味著高付出、高壓力,也許最初不做這行會更好”。
“平常上班整天對著電腦,電話不斷。加班是家常便飯。”入行10年,30出頭的郭先生頭頂的發際線已經有些稀疏,“脫發、多夢、肩膀和腰常年貼著膏藥,這是我們的職業病。”郭先生坦言,多年來早已模糊了上下班的概念,隻知道新業務來了要迅速開展,不能耽誤,項目進展不順利、業績不好在公司就呆不下去。“永遠要努著勁往前趕。”
剛剛換的工作,一個月下來已經讓郭先生感到疲憊不堪:“私人公司,老板幹得很拚命,有時從外地出差回來已是晚上10點多,老板還在公司等著聽彙報,要先趕去公司再回家”連續不間斷地出短差一個月,郭先生已經感覺有些吃力,“畢竟30多歲了,再像20出頭兒那麼拚真有點吃不消了,有時感覺跟賣給公司似的。”一周很難和家人吃一頓晚飯,家裏大大小小的事兒都管不了,為此家人怨氣也很大,這是郭先生和他的眾多同行都麵臨的。
“不過,客戶經理和銷售比我們的壓力還要大。”郭先生坦言,那些跑在一線的職位,收入與業績直接掛鉤,“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沒有哪個客戶經理不疲勞透頂。”
早上起床時,總有頭發絲掉落;
感覺免疫力在下降;
春秋流感一來,自己首當其衝,難逃“流”運;
盼望假期,能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
一則有關“過勞測試”的帖子在網上瘋傳,自測無疑成了很多職場一族的“當務之急”。
“無論做哪個版本的測試,我都能算是有過勞傾向的。”在銀行工作的田欣坦言,每次有“過勞死”的消息傳來,自己都會緊張一陣子,總感覺自己就在那邊緣行走。“平時工作很忙,壓力也大,雖然我比較注意運動健身,但總覺得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狀況一年不如一年了,但凡是季節變化、流感暴發,我肯定是逃不掉的。”
隨著對於過勞危機感的不斷增強,田欣告訴記者,他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狀態,“ 畢竟命比錢更重要。”
工作重複不停、休息越來越少、身上的壓力越來越重……抗壓能力近乎崩潰的職場人大部分是“敢怒不敢言”,隻把壓力自己默默扛了。“不抗能怎麼辦?現在很多行業都這樣,你不想幹還有不少人搶著幹呢。”
過半人稱遭遇焦慮
雷格斯一項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內地上班族所承受的壓力,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的1.6萬名職場人士中,認為壓力高於上一年的,中國內地占75%,香港地區占55%,分列第一和第四,都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別以80%、67%排在這一調查結果城市排名的前列。幾乎一半的中國人自稱比五年前感覺“更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