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佛道還是道佛(1 / 2)

主持微微點頭,轉向柳婷婷和藹一笑,道:“施主麵善,一見如故,歡迎駕臨敝寺。”

柳婷婷行禮道:“主持大師嚴重了,有幸得來瞻仰神佛之光,乃我等畢生之幸。”

主持微微一笑,輕輕點頭,道:“施主好生像,若有閑時,請膝坐,共討奧義。”言畢落身坐到法墊之上。

柳婷婷道:“多謝主持大師。”落座相對主持的法墊之上,對著陰陽雙子說道:“兩位請先去寺外等候。”陰陽雙子隨聲出了寺廟。瑤佳也盤坐到柳婷婷身旁的另一法墊上,聽著兩人說話。

主持道:“敢問施主哪裏來,往哪裏去?”

柳婷婷道:“來自大理國,至此地而返,路徑寶刹特來虔拜,投誠感念。”

主持微微點頭一笑,道:“大理國尊佛重道,美譽之為香國,遠近聞名,左右瞻仰。如今賢主治世,繁榮昌盛,內外歸心,實屬難得。”

柳婷婷道:“雅隆覺啊王同樣文才武略,以至領內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同樣難得。”

主持微微一笑,問道:“施主信佛還是信道?”

柳婷婷道:“晚輩信道亦是信佛。”

主持神情疑惑,問道:“兩樣皆信豈不是不忠?”

柳婷婷道:“道乃陰,佛乃陽,天地混沌初開,同出陰陽二氣,兩者同出一源。道之極深乃虛空無物,超凡脫俗,成其自然。佛之巔乃四大皆空,亦是超凡脫俗,普度眾生,成就真身。二者出自一源,回歸亦是同一本源。二者本源為一,隻是回歸本源之法不同而已,殊路同歸。既是同源,不分彼此,信道既是信佛,信佛既是信道。”

主持嗬嗬笑道:“老衲參禪數十年,也未能參透,聽小施主一言,深有領會。小施主言佛為陽,可是日者?”他所說的“日者”在此既指太陽。

柳婷婷搖頭道:“佛經有曰‘佛日增輝’,佛絕非日者,陽者強剛之玄氣也,佛輝無所不至豈是日者所能及也,故此佛法興盛,永存三界。”

主持喜悅,點頭笑道:“既是如此,佛道二者,何者居一?”

柳婷婷道:“道法自然,玄幻莫測,無微不至。佛法無邊,強剛所至,無處不在。若陰陽定論,道為一,佛為二。若普度而論,佛為一者,道為二者。若混沌天論,道佛同出,不分先後,不分高低,同為一者。世間萬物皆由陰陽二氣所生,失一不可,天機所定,晚輩認為道佛無高低之分,無貴賤之分,同為一者。”

主持道:“有狹者言:佛者普度眾生,道者歸野修身獨善其身,雖能超凡脫俗卻無法普度眾生,遠不及佛之廣慈。老衲久思難解,不知小施主如何以為?”此話,他自然是不認同道與佛能同處第一,而是認為佛當高深以道。

柳婷婷道:“佛者陽,陽者溫,溫者慈。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佛故成其無邊者。故曰,佛者,法也,曉之以法,融之以理,以達普度眾生之道。道者,陰也,陰者玄,玄者自然也。自然者玄之又玄,深幻莫測,達其極者則能成其自然,成其自然者,無極也。道者,德也,個人修之成其本身,眾人修之,亦可成就世德。世德融以心,表以行,以至心行合一尊道重德亦是普度眾生。有形之普度與無形之普度皆是普度,皆無微不至,大慈大悲者,不分彼此,不論高底,更不分廣博。狹者自然不解其由,隻識眼之所見,不悟心之無形,故有此言,不足為奇。”

主持點頭笑道:“小施主好見解,老衲受教了。”

柳婷婷道:“主持過獎了,晚輩管窺蠡測,愧不敢當。不過晚輩確有一事不解,望主持能指點迷津。”

主持道:“施主但說無妨。”

柳婷婷道:“數年前,晚輩曾在我國境內逢遇一隊手持齒輪兵刃之武士,險些錯以為是貴寺眾大師了。”

主持微微一怔,尷尬笑道:“我寺喇嘛練習武藝旨在強身健體,與世無爭。數年前我寺確實出了幾位師弟,佛性不淨,不聽謙阻破寺出山。至今未有消息,原不知是去了大理國,不知如今何在?”

柳婷婷大獲全釋,道:“主持慈悲為懷,遠念手足,晚輩心下敬佩。不過萬事皆有天定,一切順應自然,無需多思,勿用多念。來者自來,去者自去,能成其就者無需苦口婆心,成其敗者,在多然佛經亦是枉然。”

主持似乎聽出柳婷婷言語之意,起身望向文成公主神像,感悟道:“施主所言極是。”

柳婷婷起身望著文成公主神像隨即陷入沉思。瑤佳不懂二人所言深意,也雖柳婷婷起身四處觀望。

主持同樣沉思少許,看了看柳婷婷,尋思少許說道:“文成公主從繁華的大唐翻山涉水來到了吐蕃這塊貧瘠之地,為增益兩國邦交,避免了多少生靈塗炭,乃佛性使然,功德圓滿成就大德,讓人頂禮膜拜,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