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的朝野積怨(1 / 1)

印度的朝野積怨

專欄

作者:黨建軍

當印度幫在美國矽穀風生水起時,被印度人寄予厚望的莫迪政府正在雨季中苦苦掙紮。記得莫迪剛剛當選時,筆者就曾寫過,鑒於執政黨聯盟在聯邦院(相當於上議院)仍處於少數,作為反對黨的國大黨隻要願意,就能夠為執政聯盟製造足夠的麻煩。如今,大麻煩終於來了。國大黨以反腐的名義,堅持外長斯瓦拉吉和兩名印度人民黨的邦首席部長必須辭職,否則就讓議會無法正常運轉。而莫迪政府則拒絕讓步,就這樣,整整三周的聯邦議會會期內,一件法案也未審議,搗亂、爭吵、休會,折騰得雞飛狗跳。

這個時候,莫迪和他的同僚們卻很難指責國大黨不顧大局,因為,在莫迪政府上台之前,也就是國大黨執政時期,印度人民黨也是這麼幹的。如今被要求下台的外長斯瓦拉吉就是當時反對黨的領袖,而對於當時阻撓議會正常運轉,他們的理由也是相當“充分”:阻止議會運作是民主製度的一種合法手段。現在,執政黨、在野黨換了位置,輪到國大黨以“合法手段”來阻止議會運作了。

正如印度媒體所評論的那樣,印度的反對黨,無論是在聯邦議會還是在邦議會,多年來致力於破壞和阻撓議會運作。不論國大黨還是印度人民黨,隻要在反對黨的位置上,都會毫無例外地扮演同樣的角色。將自己的要求、條件與某項議案捆綁銷售,如果未能達成目標,甚至不惜讓議會停擺。一個時常陷入癱瘓的議會,自然無法正常審議議案,也無法通過事關國家發展、國計民生的重要法案。對於任何執政黨來說,這都是一種難以根除的困境;對於雄心萬丈的莫迪政府來說,這更是一種痛苦的折磨。他在古吉拉特邦時獨斷專行、雷厲風行的那一套,如今不管用了。他或許可以等上那麼一段時間,但任期終究是有限的,再有雄心壯誌的人,也等不了太久。

可以說,印度朝野之間積怨已深,且這種關係似已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不走出這種循環,印度議會的停擺會繼續成為一種常態,各黨派縱有再多再好的政策法案,也會在議會的喧囂中或被擱置或者胎死腹中。而要走出這種循環,就需要雙方努力,尤其是相對強勢的一方率先做出妥協的姿態,可是,莫迪能夠做到嗎?

有印度媒體充滿悲觀地評論說,印度的立法機構是演戲的地方,不是審議法案、理性辯論的地方。議會中不時上演的群毆場麵即是例證,反對黨與執政黨之間的情緒化對立也是例證。當然,並不隻有印度的議員們會演戲,議會上演群毆的也不隻是印度,在烏克蘭、韓國等國也可以看到。理性辯論、探討並解決問題,對於一些國家的立法機構來說,是一種奢望,因為,在這些國家,某些議員之所以當選,本身就不是因為其治國理政的理念,而是因為會演戲,能拉來選票;同樣,很多選民也中意這樣的政客。

對於目前的議會亂象,《印度時報》在其評論中稱,“在一個基本上是中世紀的鄉村社會,是不可能造就並維持一個有效的民主國家的。”這無疑是對印度當前政治現狀的一種辛辣評價。而對我們來說,比這種評價更值得關注的,是印度政治運行的真實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