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太多了,你要是想說,不如從頭開始說”
“什麼從頭說?”
“小偵探,給你上上課”歐陽雪看來是明白葉雪的意思了。
“上課,不是吧”
“你聽著吧” 葉雪說。
“那我開始咯,頭腦要清醒,不要走神”
“我知道了,你開始吧”
“側寫,是現在很流行的一種但卻並不被認可的一種刑偵手段,一般在案件束手無策的情況下,警方才會邀請這方麵的專家進行的案件的勘察與偵破”
“後補?不應該啊,我看電視電影裏不都是主角麼”
歐陽雪搖搖頭“那是你被騙了,側寫不過是他們用來吸引觀眾的一種手段罷了,人心難測,側寫並沒有那麼的神奇”
“所以說這手段並不科學?”
“可以這麼說,他並不是絕對科學的手段,應該是大數字上的統計和心理學的理論結合起來”
“你這麼說,它可沒什麼用了”
“所以一切還是依據線索來推理,用推理的結論進行心理畫像,這樣的正確率才會顯著的提高,負責依靠統計學上的數字,有時候會把偵查帶到歧途上去”
“怎麼說”
“任何一個國家,他們的犯罪主要成員都是年輕的、壯年的男子,但並不是所有的案子都是年輕男子犯下的,少數群體犯案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就拿眼下這個案子來說,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是個人男人犯下的罪行,沒有人會想是不是女性,經驗有時候會先於現實所產生,犯罪心理畫像不能借助經驗,經驗的另一種說法就是直覺,直覺是無法證明的一種超現實存在”
“我明白了,就是尊重實情,不能盲目下判斷”
“沒錯,這就是首要的原則。這對你來說其實並不困難,因為你也沒有什麼經驗”
“太直接了吧,你們說話能不能估計一下當事人的感受,我很脆弱的”
“沒看出來,不過能說出這話的你臉皮絕不脆弱”
我覺得梅小清和我一直不對付,說不上討厭,不過每次對方落井的時候,總的丟幾塊石頭下去。
“我說葉雪,他們倆可真像鬧別扭的小情侶” 歐陽雪挑火的點總是拿捏得很準。我和梅小清打算大吵的時候,聽到這話都默不作聲。
“你們不吵了,那我繼續,說起犯罪心理畫像,總要介紹這門技術的創始人,和大成者”
“還用說麼,一定是某個精神病醫生,”
“精神病醫生和心理學家其實並不相同,你可不要亂說呦。犯罪心理畫像的創始人,也許是一群偵探,他們探討如何更加快速的偵破案件,於是他們總結了破獲案件的犯罪人的行為生理特征,我想這就是開端,和中國的相麵學說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要說集大成者,那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個人了,現代犯罪心理畫像致富,格羅斯博士”
“格羅斯博士,沒聽說過”
“意料之內,”“格羅斯博士說過,某一特點傾向於確定某一人的行為,特點就是人格。這就是犯罪心理畫像”
“行為的產生,依賴於環境,同時也依賴於人格,人格是人的內在特征,它受多方麵的影響,家庭、社會、教育、文化,等等” 葉雪說,“分析行為,排除某些特定環境的幹擾,就可以分析這人的人格,這個案件凶手對被害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地點,並沒有特殊的限製,是一個讓凶手安全自由的地方,安全自由也就意味著暴露”
“安全自由意味著暴露?我好想有點明白”
“安全自由的情況下,就好像你無法在人來人往的馬路上解決生理問題,但你可以在密閉的室內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包括謀殺,越是讓人覺得安全的地方,就越會讓人暴露平日裏、當眾下不敢暴露的,那隱藏在心理深處的罪惡感”
“聽起來貌似有點意思啊”我說,“那有沒有什麼連環案件是靠心理畫像這門技術偵破的呢,你舉些例子,聽聽”
“犯罪心理畫像隻是一種偵查手段,輔助的工具,國外的法庭上尚且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在中國也並不被重視,重大案件可能都會使用這一手段,當然我並不是警察,我是個醫生而已”
“我可不信,你不是當過偵探麼”
“言歸正傳,我們是要來分析此次案件凶手的心理特征,別說遠了”
“先別分析啊,你總的告訴我們該怎麼分析,用什麼方法,收集那些資料”
“資料當然是越全麵越好,越詳細越好,越真實越好,簡而言之就是和社會的交集”
“我們先分析一下受害人,要知道凶手選擇受害人是因為她們身上的某些特征吸引了凶手,也許是身體上的特征,也許是心理上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