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間老房子已經拆了” 葉雪搖搖頭,歎氣說。
“拆了,那我們怎麼破案,證據都沒了啊”
“現在的話,我們隻能依據現場的布局和警方的記錄進行破案了”
“大夏天的滿街亂跑也不舒服,熱的要死”
“你很熱麼”
其實現在的天氣不像九月初,那時的天氣氣溫高的嚇人。
“還好,還好”
“還好?那就來看看案子”
“知道了” 我一臉委屈。
葉雪把拍下來的檔案資料打印了一份,放在桌上。
“跑了一路,口渴” 我起身到了杯水。咕嚕嚕的喝了一大口。
“磨磨蹭蹭”
“來了,別急麼,等不及啦”
“說什麼呢,快點,我一個人不行”
“哎呀,一個人不行,我來幫你”
“把資料分開”葉雪頭也沒抬,遞了一份資料給我。
“怎麼排?”
“分開來排,把搶劫案的資料放在一邊,把殺人案的資料歸在另一邊”
“哦”
“行了,先看看搶劫案的資料”
我把資料遞給葉雪,“諾,資料”
“沒叫你遞給我,大聲讀出來啊”
“知道了,別催我”,“搶劫案的日期是在七月初,也就是七月三日,那天正好是周三的下午”
“周三的下午?”,“你接著說”
“根據金鋪店員的口供,他看見的搶劫犯隻有一人,那人手裏拿著槍,帶著頭盔手套,而且打傷了另外一名店員,搶劫之後騎摩托車離開現場”
“店員看見搶匪的樣子?”
“沒有,店員沒看見,警方是根據調查幾天前的監控才發現的林寶堅,發現之後警方就立刻把他監視起來,不過這人很小心,沒有漏出一點蛛絲馬跡,不過就在警方快要收手的時候,突然被殺了”
“被搶的贓物有沒有發現”
“在他家裏沒有發現贓物,銀行的資金也沒有問題,況且”
“況且什麼”
“資料上說,林寶堅的經濟條件並不差,沒有必要去搶劫金鋪,警方也考慮是不是弄錯了,可是槍支鑒定的結果否定了這一點”我不在繼續,資料已經讀完。
“沒有了?”
“恩”我點點頭,看著葉雪。
“很有意思,這麼看來疑點很多”
“林寶堅為什麼搶劫金鋪?,他沒必要啊”我說,“放到現在,那就是一輩子不愁吃,不愁喝”
“還有一點,警方為什麼會說搶劫金鋪的是兩人,而不是一個人?”
“林寶堅擺明了和搶劫案有關,警方又找不到贓物的下落,這麼推測很合理啊”
“合理,並不合理?”
“哪裏不合理”
“你看,林寶堅隱藏的一直很好,沒有破綻,這時候凶手還要下手,不是再次引起警方的注意麼”
“這點確實不太合理”
“不止如此,搶劫金鋪的人是不是林寶堅?如果是林寶堅,那麼他的槍什麼時候交給凶手的,如果不是他,那麼他在搶劫案中倒地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什麼樣的角色,不是搶劫犯的話,那麼就應該是踩點的人啦”
“林寶堅如果是踩點的人,那麼他應該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
“重要的事情,你指的是什麼?”
“不在場證明,負責踩點,而又不參與搶劫,如果是我的話,我一定會做一個不在場證明,可是他沒有”
“也許是他壓根就沒想到也說不定,那時候人均智商普遍偏低,你懂得”
“你別拿一般性案例來解釋個別事件”
“那隻能說他和金鋪搶劫沒有多少關係,而是無意中看見了凶手,凶手擔心他泄密,所以趕在警方之前殺了他”
“不錯,這麼說符合邏輯。”
“那這樣我們根本沒必要解開密室,直接找到真正的搶劫犯不就可以了”
“為什麼這麼說”
“你看我們就開了密室,也不能幫助我們找到凶手,密室不過是手法,任何人都有實施的可能”
“可是,有些密室手法,隻能有一個人,也就是凶手才能實施,我想這個案子也是如此,一旦我們解開了密室之謎,那麼凶手是誰到時候必然呼之欲出”
“呼之欲出?那我拭目以待”
“搶劫案的分析先告一段落,警方也沒有找到其他的可疑人物,這可讓人頭疼”
“頭疼什麼,警方可沒錯”
“多幾個嫌疑人,我們也有排查的對象啊,就這一個死人,我們能獲得的信息就少了很多”
“你在讀一讀殺人案的調查資料”
“林寶堅殺人案的話,我先說一下林寶堅的個人信息吧,這人父親是做房產的,死後留了五套房產給林寶堅,三十二歲,未婚,生活很混亂,較少和親戚朋友來往。基本上是一人獨居,母親改嫁,不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