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9章 借題發揮(二)(1 / 3)

第259章 借題發揮(二)

李承乾隻有十二歲,站到太極殿上有些緊張,畢竟是第一次登上這裏。作為太子陪李世民上殿不是第一次了,但讓他說話卻是第一次,緊張的看看父皇。

看到父皇支持信賴的目光,讓他勇氣大增。看看站在前麵的李彥,李彥給他一個鼓勵的微笑。李承乾不害怕了,緩慢的說道:“各位大臣,其實具體的情況我也不知道,我隻是就當時的情況說出來,相信各位都是治國良材,所以都有自己的判斷。誰是誰非,每個人心裏自有定數,也會提供給皇上。”

李承乾這幾句話說的沉穩老練,不偏不倚,顯示了為君者的風範,讓李世民大為高興,不自覺的看向李綱和陳明德他們,給一個讚賞的眼神,這是說他們教導有方。

李綱和陳明德、孔穎達立即覺得特有麵子,連身板都站的很直。他們教的可不是一般人,是未來的皇帝。

李承乾得到大家的鼓勵也很開心,小孩都這樣,得到大人的誇獎,他們想做的更好。有時候比批評還有用。處罰和責備會產生逆反心理,造就背叛的行為。

他冷靜一下說道:“昨天父皇聽說工部員外郎李錦兒病了,從去十堰的路上返回,她一個妙齡少女,卻一心為國事繁忙,父皇很是讚賞。畢竟長鄂高速解決了國家很大問題,將來也會發揮作用。她是有功於社稷的,所以父皇命我代表皇家前去看看。但因為學習也很重要,太傅要求的又嚴,所以我去的晚一些,否則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李承乾沒說他見到事情的經過,而是先說明自己去的原因,也證明他事先並不知道。同時口氣中又有自責,顯得很是有仁愛之心。另一方麵,也借著這些話,把李錦兒的功勞肯定一番。是皇上念她有功勞,年紀不大,一個女孩子為國操勞,才去慰問的。也證明皇上並不知情,這一切順理成章。

李綱也不能不承認,昨天確實是他沒讓走的。也很後悔,當時如果讓太子早去,也許不會出事。

李承乾說道:“我不知道事情經過,我到達的時候,永寧公主府一片混亂,門裏正在打鬥,門外是好幾百人在看,其中有大臣,有百姓。但我很遺憾,卻沒有人上前製止,也沒有看到鎮守京城的兵馬,更沒有萬年縣的差人。”

李承乾的話有一些責被,但沒有指任何人。可昨天當值的左衛衛大將軍何紹卻站不住了,這明顯是自己失職。他有些恨駐守平康坊的部將,自己的侄子何良,真他媽給自己找事。可是太子在說話,他也不能跳出來請罪,隻是心裏發狠,回去一定修理這個笨蛋,不敢管也得做做樣子,他媽的躲開,不是讓人抓話柄嗎?

李承乾說道:“我趕緊進去,看到的情景讓我氣憤,因為永寧公主府的侍衛全部受傷倒在地上,竇道山帶著人正在打人,讓我憤怒的是其中被打的人有我哥哥楚王李寬,一個是我的弟弟魏王李泰,這怎麼能行?不管對錯,沒有人可以毆打皇家的人,這簡直是謀反一樣,罪同可抄家滅門。所以,我下令讓東宮六率的兵馬把這些人全部抓起來,押進刑部大牢,雖然我很氣憤,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太傅教導我要做明君,不可以藐視法律,所以我沒處置他們,想請父皇定奪。”

就這幾句話,沒把李綱美上天,這可是他教導的功勞,連忙出來跪倒:“皇上,太子進退有距,處理得當,臣恭喜皇上。”

李綱的話惹來朝臣一陣鄙視,這不是自誇一樣嗎?李世民麵帶笑容:“太子有這些成績,全賴太傅和各位老師的教誨,你們才是功在社稷,朕會重賞幾位。”

“謝皇上。”陳明德、孔穎達一起躬身謝恩。李承乾繼續說道:“我在曲江學院的時候,虞世南和各位教師常說,事情不能隻看表麵,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不可偏聽偏信,不可相信一麵之詞。這些話我也謹記,所以了解了一下情況,現場發現,沒有一件武器是永寧公主府的,這讓我明白了。永寧公主是軍職武將,連本朝最有才能的李靖將軍都承認永寧公主有軍事才能,他訓練的騎士團橫掃大漠,家裏的戌衛怎麼會打不過人家。一了解才知道,永寧公主府的人赤手空拳,永寧公主下令,他們不能傷人,所以竇道山帶去的一百一十三人沒有幾個受傷的,也無一死亡,連重傷都沒有。但永寧公主府的五十侍衛,全部重傷倒地。”

“啊!”這一下,滿朝文武大吃一驚。李彥是軍職,指揮能力是得到公認的。還以為竇家上門找事,不知道死多少人呢,原來這樣。李世民問道:“李彥,為什麼這樣做?”

李彥弄出一臉的苦樣:“皇上,那些參與的人除了少數是有心的以外,大部分是被人唆使,隻是一時糊塗。他們都是軍人,沒有死在戰場,臣又怎麼能忍心下殺手?臣的府中隻有五十人,但如果真的動手,即使五百也未必是對手,但臣不能那樣幹。他們都是大唐子民,皇家的軍隊,不能被有心人利用致死,臣不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