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8章 打黑不掃黃(二)(1 / 3)

第278章 打黑不掃黃(二)

聽江楓說正要彙報,那一定是自己讓他查的事情有了眉目。李彥說道:“那你就先說說你調查的情況。”

江楓把了解到的情況說了一遍,李彥皺起了眉頭。他已經有所感覺,這裏麵的水很深啊。

江灣幫表麵看是一個黑社會幫派,但根據江楓報告的情況,明顯不是一個流氓組織那麼簡單。在江灣幫後麵隱藏著巨大的官服勢力,讓李彥有些猶豫,自己到底該不該插手。

江灣幫其實實力並不強,人數也不多,但是,保護傘太硬。歸州就是後世的宜賓,長江沿岸重要的水陸碼頭。西南和南部的物資大部分集中在那裏,通過長江到揚州,再通過運河到達北方。其實水陸運輸速度並不比陸地快,但好在成本低。不用牛馬拉車,當然沒有成本,這一點是陸地運輸比不了的。

隨著南北朝時期的大動蕩,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漢人大部分向南遷移,經濟重心正在從北方向南傾斜,所以,南部經濟越來越重要。長江航道和運河也就成為最繁忙的路線。

李彥這條高速路修建,極大縮短了長江沿岸到長安洛陽和黃河以北的距離。本來李彥以為沒有那麼多物資可運,這條路是為了南方糧食修建的,可情況超出了李彥的算計。

這不簡單的是道路好,車載重量大,速度快一點的問題,而是所有區段內,道路不是亂修的,通過州縣和水源地形,以及補給站點,都有算計的。

由於道路變寬變好,有上下行車道,所以,馬車完全可以夜間行走。這一來,極大加快運輸速度,成本一下就降下來。所以,長鄂高速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繁忙程度甚至超過運河。

這也就是讓長江排教放棄從運河走的原因。他們在歸州上岸,隻要通過不遠的距離,就可以把貨物集中在房州,從房州向長安地區運輸。小批量的物資更方便集中運輸。

根據江楓他們調查,江灣幫之所以叫江灣幫,是因為他們主要集中在一個叫江灣村的地方。胡大海就是江灣人,那裏是歸州地界。

江楓說道:“王爺,有一個情況很特殊,歸州刺史韋孝倫是上書左丞韋孝天的弟弟,他們同時都是韋貴妃的哥哥。”

李彥的眉毛挑動一下,這可不是一般的關係。韋家也是關隴大族,雖然不如五姓七家那麼顯赫,但也不可小視他們的力量。豪族,士族從北魏時代起就互相聯姻,他們不對外姓聯姻,隻是相信內部關係。

韋、崔、裴、蕭,這四家可以說一個集團,而王、李、崔、鄭是一個集團,盧、王、崔、鄭、李又是一個集團,但從姓氏上看,他們通過聯姻紐帶連到一起,那就是牽一發動全身。

這時候,李彥明白為什麼張景陽不敢管這件事,和自己說江灣幫的人從不來房州,看來張景陽根本沒說實話。這一次,繼父被打,他為什麼把人放了,那隻能證明一件事,江灣幫的背景,張景陽很清楚,不知道他是同流合汙,還是懼怕他們。

李彥沉默不語,江楓也不說話,因為他是百騎尉,有些情況更清楚。世家的力量有多大,別說李彥一個王爺,連皇上都不敢動他們。看到李彥皺著眉頭,知道他也猶豫。看來柳靜秋這個打算是白挨了,李彥沒機會報仇。

可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李麗質可不在乎:“俊青,查查他們,有沒有違法的事。有,上報父皇,把他們全部免職,下獄。”

李彥看看江楓,江楓很識趣的說:“屬下告辭。”

李彥擺擺手:“不用,沒什麼背著你的。”回頭對李麗質說道:“你還小,什麼都不懂,你父皇也沒辦法,我相信這種情況你父皇根本就知道。”

李麗質吃驚的說道:“父皇知道,為什麼不管?”

這時候,江楓才知道李彥看他是什麼意思。他們可是百騎尉,這些情況會不報告嗎?皇上又怎麼可能不知道。江楓說道:“王爺,歸州到劍南道已經無法無天了,長江排教敢和江灣幫對著幹,他們也有後台。長江排教教主奈良是羌人,而歸州舵主卻是山東人,好像和山東門閥有關係。他們的軍師崔靜,是博陵崔家的人。”

李彥又看一眼江楓,這一眼把江楓嚇一跳,他覺得李彥在懷疑他,可李彥懷疑他什麼?他沒有想明白。難道他知道了指揮使交代的事?不對,自己實際是監視李彥的,相信這點他早就知道。

其實李彥確實懷疑江楓,但不是懷疑他忠誠問題,為什麼他對世家關係這麼了解?這麼短時間,不可能知道這麼詳細,那就是他們不是調查一天了。

李彥隱約有一種感覺,自己好像被扯進一個圈裏麵。但是什麼圈,還不明白。也就看一眼江楓說道:“江隊長,你說我們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