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政治權謀
馬周得到李世民的重用,他興奮不是高官厚祿,是可以一展胸中抱負的,所以他很是積極,工作起來幾乎不計較時間。他在常何府上當幕僚時,代寫二十條建議,從而被李世民賞識。
能四請自己,足見李世民的禮賢下士,讓他有得遇明主,鞠躬盡瘁的想法。對於西域的威脅,他也看得很清楚。
這一次房玄齡讓他出使西域,帶著很好奇的心理趕往西域和靜城。他想的是效仿張騫,把大唐威名播於遠方。李錦兒是漢人,西域國承襲漢製,與其他西域番邦完全不同。
他一路到達和靜城,沿途的觀察了解讓他十分吃驚。李錦兒的治國方略很多自己都曾經建議給李世民,但並不能很好的貫徹下去,可是西域國卻做到了。
這讓馬周十分擔心,要是假以時日,西域國完全可以和大唐分庭抗禮。就承襲漢製這一點,想入主中原都有可能。
房玄齡能提出馬周出使西域,當然也有這方麵的考慮。派出一個中書舍人,即顯示大唐對李錦兒的重視,也想讓馬周了解西域的一切,以便大唐製定政策。
所以一進入西域領土,馬周並不急於趕路,而是很細致的了解一些情況。
奇怪的是西域方麵好像並沒有把大唐視作敵人,也沒有限製他的行動。除了一些軍事設置以外,其他的都是隨便看。
越是了解,馬周越是擔心。他希望大唐也能這樣,可製肘太多,根本就難以實現。何況皇上也不是心甘情願的接受意見。能做到如今這樣,已經十分難能可貴,比曆代君王都強。
當他到達和靜城的時候,已經很期待見到李錦兒,這個神奇的少女到底什麼樣?馬周入仕時間太短,根本沒見過李彥和李錦兒。
他被安排在驛館休息,作為天朝使者,是應該立即接見的,畢竟不是藩屬國前來進貢,也不是兩國進行談判。可西域國完全是以平等身份對待自己,讓他心裏蒙上一層陰影,好像這次出使任務不好完成。
聽說女王召見,他帶上李世民的聖旨,前來王城的議政殿。上來之後看到的是李錦兒端坐在大殿上,並沒有下來迎接,讓他臉上出現不悅的神情。他不想墜了大唐的威名,隻好說道:“西域女王接旨。”
李錦兒笑了:“馬周,我想你是明白人,把聖旨遞上來。不要自取其辱,我不想你難看。”
李錦兒身邊的一個侍女過來伸出手,馬周一時不知道該不該把聖旨給他們。這不是接旨,是接收國書一樣。
其實不管班傑說的多麼有理,可錦兒心裏也不平衡。四年時間,從一個普通女孩,登上女王的寶座,西域國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錦兒身上的霸氣和傲氣也在增加。
一個人說了算,百萬民眾頂禮膜拜,讓錦兒高高在上的心裏得到加強。她不是李彥,不是來自後世,是這個時代的人。十幾年的教育,李彥灌輸給她的都是技術性知識,而思想上承襲的是何老夫子那一套儒家思想。
對李世民如此對待李家,對待哥哥,心裏本身就不平衡,怎麼可能心平氣和的接受李世民聖旨。要不是班傑的分析,讓錦兒知道眼下的形式,她可能根本就不見馬周,也不會接受這個聖旨。
在李錦兒眼裏,李世民太自以為是了,竟然大言不慚的來冊封自己。不是自己上表內附的,拿自己當伏允和夷男了。心裏不忿,所以才有這一出。
馬周有些反應過來:“你不打算接受冊封?”
錦兒臉上帶著笑容:“馬周,聽說你算是才智之人,很得大唐皇帝賞識,看來你也不過如此。你難道不知道我憑什麼接受冊封?大唐皇帝又憑什麼冊封我?如果我派人去長安,給大唐皇帝一個這樣的聖旨,他是否能接受?”
馬周當時語塞,大唐太高高在上了,四夷來朝讓所有人都有些忘乎所以,以為拿著大唐的聖旨無往而不利。
李錦兒還是不溫不火的說道:“馬周,我沒有讓你跪下,沒有讓你大禮參拜,已經是很客氣了。我想你一路上已經看得差不多了,既然了解這麼多,你應該知道,西域不需要大唐冊封,他也沒有資格對西域冊封。這一點你應該清楚。”
就連班傑也有些傻眼,他以為自己的話女王既然接受,就不會這樣明顯挑釁大唐皇帝。他是明白人,無論什麼情況,都不可能當著大唐使者反對女王。他一直以為李錦兒對自己言聽計從,可這次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