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天下戰略(四)
大朝會上並沒說什麼,李世民隻是宣布一下成立大唐中央銀行,李彥出任銀行行長。李彥總有一些新奇的做法,大家並不奇怪。再說,這個銀行好幾年之前就提出過,還是皇後擔任行長。
次時皇後已不在,行長是李彥,可想他已獲得皇上的絕對信任,信任程度可比皇上對皇後。再說,大部分人都對銀行這個概念比較模糊,根本也弄不清它有什麼作用。
但接下來的幾道旨意,卻很有震撼力。第一道聖旨宣布,各州各府各道包括各地藩王,皇上收回所有的鑄幣權,今後任何人不得鑄錢。一經發現,按謀反處理,輕則殺頭,重則滿門抄斬,這可是重罪,以後所有的錢由皇家銀行印製發行。
這一點,很多藩王並不高興,他們都有私鑄銅錢的權力。但也有一些並不在意,因為鑄錢可以說是賠錢的買賣。銅本來就少,價錢也很高,除去人工、燃料,鑄出來的錢並不合適。但一些藩王他們有自己的封地,壓榨人工和開采礦山不用錢,所以還算可以。
皇上這是和三省、台司、六部研究過的大朝會,隻是宣布,不是商量,口氣也不容置疑。而三省的四個宰相不反對,基本就是通過。
第二條是布帛以後不再作為錢流通,兩個月之後開始,三個月期限之內,到大唐中央銀行兌換成紙幣。過期不兌換的,隻能成為貨物。今後大唐收稅不再上繳綢緞和布帛,而是以錢為計算單位。除了糧食可以作為繳稅以外,其他的全部折價算錢,把這些當貨幣的布帛推向市場。已經推廣幾年,棉花也不再控製,放開市場經營。但農村上繳要求有一定數量,和桑蠶一樣被重視。
其實大唐現在白疊布不比絲綢便宜,那是棉花種的少,但棉花的作用超過絲綢,主要它能防寒,這點是綾羅綢緞比不了的。所以,棉花種植推廣很快,每年從西域也大量進購。這恐怕是絲綢之路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唐的綢緞向西北西南走,白疊布卻向東南東北走。
第三條是宣布銅錢兩年後廢除,這期間和紙幣並行流通。這些聖旨一下,引起了不小震動。同時下達的還有兩個詔令,第一,號召各地吸引外商進購布帛,加快銅錢回收。第二個就是通知所有手裏有債券的,兩個月後去中央銀行兌換成紙幣,如果在三個月內不兌換,債券將作廢,利息也沒有了。在詔令發出前的利息,皇家照樣支付。”
這些聖旨和布告,幾乎一天之內出現在長安,幾天後,長安周圍包括洛陽就都貼滿了,也通過驛站向四麵八方送達。
大唐掀起了金融改革熱潮,最讓人耳目一新的是興慶坊的大唐銀行。他們的職員不是官員,待遇卻很好,完全是按著官員的標準,俸祿竟然比一般官員還高。統一的服裝,不同於官服,是很好看的,被稱為工作服。
最讓長安感興趣的是招收人員不分出身,不分男女,這恐怕是最讓人熱衷的。男女都行,但得通過考試進入。
在興慶坊招聘會上,李彥這邊根本沒幾個人,可是李麗質、永嘉公主那邊卻排起了長隊。上千女子大聚會,如果不是金吾衛士兵戒備森嚴,男人能把這裏擠破了,那些單身的和不單身的男人都跑來看美女。
李彥看的直搖頭,哪有永嘉和李麗質這樣的,先看長相,長得不好的不要。一再告訴她們是才能,不是長相,可兩個人就是不聽。
當消息一出來,永嘉第一個就找上了,說李彥如果不算她一個,讓他沒有好日子過,天天帶一幫公主去鬧他。嚇得李彥答應讓她協助麗質先招人,等培訓結束再看適合幹什麼。
看看這哪是皇家銀行,快成大唐公主銀行了。高陽、豫章、襄城、城陽,哪個公主的駙馬就差哭著求李彥,就收下她們吧,否則他們這些駙馬就沒好日子過了。李彥也沒辦法,再說,這些公主有一個好處,都不用給開工資,白幹隊的,還很積極。最大的優勢是她們自己往裏搭錢。
有這好事,不用那是白不用,反正閑職多去了,具體工作也沒他們什麼事。這是管理機構,並非是商業銀行營業機構,用的人有限。再說,這樣的銀行也沒有分支機構,想向各道擴展,那也是下一步針對債券兌換開的,中央總行隻是長安一家。
再說,也得培養幾個可靠的,按李彥的想法,最後在每個道會有一個分行,管理當地的其他銀行。
根本沒有儲備金,李彥在出賣皇家信譽。如果放到後世,根本行不通,但此時是行政命令完全取代市場。
皇上一道聖旨,全天下都是我的,我想用什麼錢用什麼錢。這也是獨裁的好處,沒有和皇家對抗的能力,隻能聽著。那些世家恨得牙疼,但有什麼辦法?強權之下,誰又能不聽,你想造反嗎?
彌勒教是想造反,但他也沒有條件。本來以為李愔造反,在鼓動李承乾造反,加上債券兌換,一定讓李世民頭痛,天下大亂。但李愔根本不是那塊料,剛起來就被消滅。同時,把人一抓,最可氣的是給幹承圪基怕死鬼,把李承乾供出來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