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西征突厥
李彥說道:“道長,我現在行走不方便,也不能每動一下都讓人抱著背著,平時也要處理一些事情,想做一個代步的工具,這裏是否能找到木匠和鐵匠?”
洞玄子說道:“道觀之內什麼人都有,如果不是什麼太高深的東西,不用外麵找人,我去叫人過來。”
李彥也沒說什麼,洞玄子也認為李彥不過是想做一個軟凳或者抬轎之類的東西,但不知道為什麼需要鐵匠。但他明白,師兄天玄子把李彥捧到這個位置,有把李彥拉進道教陣容的意思。
雖然大唐在打擊佛教,但並不像西域那麼徹底。曆史經驗證明,佛教在蠱惑人心上是非常厲害的,也很快會再度崛起。道教這是發展的最佳時機,李彥算是炙手可熱的人物,身份之高,恐怕無人能比。同時力量強大,暗中的力量已不輸於皇上多少。
有這樣的人支持,先別說道教,起碼青城派就能獨占鼇頭。再說,先祖被稱為天師道創始人,也算是道教的先祖,洞玄子有責任把道教發揚光大。
李彥被追殺,逃亡千裏,最後卻落崖,被水衝到鶴鳴山,被道家所救,這些豈非是天意?所以對李彥提出的要求那是堅決滿足。
反正現在也動不了,李彥按下急於去吐蕃的心思,把找來的一個木匠和一個鐵匠叫到房間,在紙上畫圖,讓他們按著圖紙打造零件,要求一定要精細標準。
一次又一次曆險,讓李彥開始懷疑任何人,這輛輪椅是李彥今後保命的東西,他不想讓這種圖紙泄露出去,所以並沒有畫全部的圖紙,而是一個個分散的零件。
總裝的任務交給了清風,他在李彥的指揮下往一起拚湊。沒有機械加工,再精細也不行,但清風手裏有龍泉劍是削鐵如泥的寶劍,修整還是能做到的。
有一些東西李彥坐在床上一點點修整,弄得清風不知道永王這是幹什麼。但師父說當以師禮待之,也就一口一個師叔。本來李彥心裏年齡就大,所以並不覺得怎麼,隻是他這個不是道士的人卻被稱為師叔,有些怪。
第二天開始,清寧他們四個從青城山回來,李彥終於有了五個跟班的。他們是道家弟子,又是從小上山為道的,可以說,滿腦子都是尊師重道,把道觀視作生命。清規戒律嚴格,遵守禮法門規的他們,對李彥是畢恭畢敬,言聽計從。
世俗中李彥是永王,是駙馬,道教中,是青城派護法,是師叔的輩分。哪敢有一點違逆,忠心是絕對沒問題的,李彥可不擔心他們是彌勒教的。
李彥不是道士,也沒那麼多規矩,平時又不是講究架子的人,也三十來歲年紀,和清寧他們差不太多。幾天之後就和李彥有說有笑,按李世民的話說,這些人又被李彥教壞了。原來守規矩,嚴肅的道士,變成了社會青年一樣。但這裏是道觀,所以,清寧他們還不敢太放肆。
不過一個小院中成為李彥的天下,天玄子閉關參悟道義,青城山沒人管事,所以,洞玄子去管理教務,這裏也就剩下李彥他們。
鶴鳴山本來就是洞玄子修煉的地方,山清水秀,環境優美,青鬆、草地、水灘、野鳥、白鶴,一片仙山之景。
看著遠處雲霧繚繞的山峰,李彥也著急,一個月時間過去了,他的身體已然沒有大礙,可以說都好了。可是,他很悲哀的發現,自己真的癱瘓了,試了無數次,下肢還是不能動。對這種高位截癱,一個有現代知識的人清楚,幾乎沒有治愈的可能。盡管洞玄子給很多道觀下令,讓他們尋找那四味靈藥,但李彥並不相信能治好。脊椎神經受損,根本不可能恢複,並不是骨頭的原因。
可長時間不動,就會因血流減慢,出現肌肉萎縮,這一點李彥是知道的。所以,他隻要有時間,就自己活動雙腿,給他按摩,有時候清風幫著,增加血液循環。
李彥不能動,他必須等自己的馬車和輪椅做好,否則他隻能呆在床上。盡管心裏著急,也沒辦法。本來一開始想讓道士派人向長安送信,向皇上報告,可這種情況對李彥是沉重打擊,如果他沒有那麼多牽掛,真的想永遠留在鶴鳴山當道士,自己怎麼去見外人?
他沒有讓這裏的人給任何方向送信。李彥一方麵在準備自己的行動工具,另一方麵在努力的調整心態,平複因為不能動帶來的煩惱。
李彥明白,自己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心態,一旦離開這裏,必然是無法麵對外麵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