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說服(二)
長安太極宮議政殿上,這是小朝會,從高句麗回來的李玄獎彙報前往高句麗的情況。
聽完他的報告,李世民臉色陰沉,武將們一片群情激奮,紛紛要求馬上出兵。
長孫無忌有些擔心:“皇上,征伐高句麗事在必行,但我們西北並未安穩,而前隋三次遠征讓人心恐懼。”
褚遂良也說道:“皇上慎重,高句麗並不好打,雖然大唐並非前隋,但以防民變。”
他們一說,很多文臣都表示擔心,因為隋煬帝三次征高句麗,以致把大隋江山弄沒了,這個軍事行動,已在所有人心裏留下陰影。一聽征伐高句麗,基本都是害怕,紛紛表示應該謹慎行事。
大唐剛剛穩定沒多長時間,如果一但征伐失敗,恐怕會東北盡失,也會引起民變。
李世民是不會讓高句麗藐視的,這是挑戰大唐的權威。如今四海歸附,除了一個新漢以外,已沒人敢不聽大唐的,所以他要保住大唐霸主的地位,攻打高句麗事在必行。
但李世民也知道,隋煬帝並非草包,三次征高句麗兵力也不弱,但卻都失敗了,自己這一次說什麼也不能失敗。
他想禦駕親征,也多少有和李承乾、李泰和李錦兒他們比試的心理,否則自尊心也受不了。擺手說道:“你們不用多說了,朕心理清楚。西北的事情有李彥處理,他正在返京的路上。”
溫大雅說道:“皇上,李錦兒麵南稱帝,國號大漢,圖中原之心,招然若揭,不能不防。如果征遼失敗,大唐危險啊!永王可是她哥哥,請皇上三思。”
他這一說,連武將們也不敢再說了。李錦兒已今非昔比,絕對有和大唐一爭高低的資本。如果以前她還隻是一個西域,並不足以和大唐相抗,但如今已取得西突厥的領土,實際比西突厥的地方還大。
李錦兒並沒有對大唐領土動一絲一毫,讓大唐想出兵都沒有理由,同時還派使者來大唐商談加強貿易的事情。
雖然新漢平等的態度有些讓大唐君臣受不了,但遠征新漢,比高句麗還要難辦。人家必竟沒什麼危害大唐的舉動,所以更不好辦。那就等李彥回來,看看他怎麼說,也就能判斷出李彥什麼意思。
對於報告說他正在回來,群臣中大部分人並不相信。他們實在弄不明白李彥回來幹什麼,以他現在的條件,在哪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麼要回來呢?
以前還可以說家裏人,後來有公主,可如今連長樂公主也在身邊,難道隻為了一個女兒?皇上也不能殺李彥女兒啊?
李世民的心思隻有幾個人知道,他也不想過多解釋。就說道:“各位愛卿,如果不降服高句麗,大唐在北方將威信全無,更加會引起西北的動蕩,所以這一次一定要打勝。不用多說了,閆立德前往洪州、鄂州、江州,督造軍船,必須保證四百艘以上。營州大督張儉集結幽州、營州的兵馬連合指揮契丹、靺鞨的兵力,向遼東進行試探進攻,韋挺為饋運使,崔仁師為副使,負責河北道督運糧草。蕭稅為河南道饋運使,運糧於烏湖島,為水軍之糧,調廣州水軍北上參加作戰。”
見皇上已然下令,雖然這些文臣擔心,但也沒辦法阻止。必竟玄獎回來報告,泉蓋蘇文和高句麗王高亮已公開反唐,進攻新羅,不把大唐放在眼裏。沒有理由阻擋李世民出兵。
既然已經定下來,也就不再爭論是否出兵的問題,接下來研究的就是如何出兵,需要準備什麼,怎麼打的問題。當然是各抒己見,爭論的不亦樂乎。
突然內寺上殿:“報,皇上,永王和公主回京,皇城外候旨。”
大殿中一下靜下來,還真快啊?李彥和李麗質真的回來了?李世民也是一愣,說道:“讓長樂公主暫先回後宮,宣李彥上殿。”
當李彥出現在大殿上的時候,群臣都是一愣,李彥竟然坐著帶輪子的騎子上,後麵是一個推著他的女人,年紀不是很大。可能是麵對皇上和所有大臣嚇得低下頭,有些發抖。李彥說道:“你下去吧。”
女孩跪下磕個頭,一句話也沒敢說跑出去。李彥自己轉動輪騎上前,給李世民施禮:“皇上,臣因受傷,下身癱瘓,不能行走,失禮之處還望寬恕。”
“什麼?”李世民差點沒站起來,這麼大的事為什麼沒人報告?吃驚過後說道:“免禮,怎麼回事?”
李彥簡單的說一下,苦笑一下:“我也沒辦法,有人說我這是殺神毀廟的報應,我想也是吧。但臣不後悔,隻要對大唐有益,臣命都可以不要,這算什麼?”
“胡說”李世民雖然知道李彥這話有些賣乖,但是李彥確實出了太多的力,打擊彌勒教反賊也是天下有目共睹的:“俊青受苦,朕能理解,什麼人說的,朕製他妄言之罪。”
李彥這樣說其實他已聽到不少這樣的說詞,恐怕朝堂上就有不少人這麼想吧?幸災樂禍的大有人在,那還不如自己說出來,阻住這些人的嘴。果然李世民這一表態,好多人都把嘴閉上,一臉嘲笑的表情也收回去,趕緊換上一副同情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