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4章 左傾產品(一)(1 / 3)

第444章 左傾產品(一)

坐在李彥身邊的幾個人是什麼人,沒誰知道,李彥也沒有介紹。不過如此重要的會議,卻有兩個女人參加,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這兩個人能出現在這裏,連李彥都意想不到。有句話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李彥在渃真水接到長安方向的報告,知道李世民已在遼東城下被阻擋二十多天,並沒有順利攻克遼東,也根據所報告的情況,弄清楚遼東戰場上的情況。

李世民有張亮指揮的四百多艘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為什麼不從新羅南部登陸,向北進攻?從而直接平定平壤?而是采取了從陸地進攻,李彥實在搞不懂。按說李世民戎馬一生,打過的大小戰鬥不計其數,連這點眼光也沒有?

如果按李世民的方式打,遼東幾十座城池,必然是一個一個拔釘子。高句麗是以逸待勞,唐軍是勞師遠征,再說,時間有限。李世民無論多重視,其實從內心還是輕敵,隻有十萬軍隊,還分成兩路,陸地方麵隻有六萬,水路方麵四萬。這樣少的兵力是為了減輕後勤糧草的壓力。可是,高句麗全國的軍隊三十多萬,有一部分在進攻新羅,那就是可以在正麵集中二十萬以上的大軍。

一個是遠來疲兵,一個是以逸待勞,優劣一下就可以看出來。李世民竟然不做冬季作戰的準備,什麼意思?是不是這一次又是無功而返?

這是李彥不能容忍的,無論是突厥還是吐蕃,他們後來都是中國領土,都是中國的人,所以,李彥那點民族情緒並不強烈。可對高句麗就不行了,這個後來的韓國棒子,動不動就拿出他們當年抗擊隋唐時的勝利出來顯擺,連李白、杜甫、孔子都是他們的人了。

連朱元璋、屈原也成了高句麗人,就連端午節也無恥的被他們注冊成韓國的,對這種不要臉的行為,李彥第一個恨那個島國,第二個就是棒子。

所以,當他知道這個情況的時候,再也坐不住,反正這邊也沒李彥什麼事,戰爭已成一邊倒的狀況,別說李彥,恐怕李靖在這裏也沒用了。

一個楊師道,一個徐敬業,什麼都解決了。再有一點,聽說進攻新羅的軍隊中竟然有日本軍隊參與,這一下可是讓李彥受不,小鬼子是千年之仇,老子終於可以報了。

通知自己能動用的各個勢力,每個地方出動了一個師的兵力,三個沿海地區出動艦隊,把兵力集中在台灣,李彥這可不是教訓一下他們,哪能那麼簡單?

把信發出去之後,李彥離開漠北,到長安做最後準備。李彥也想快點到地方,不是因為別的,吐蕃也就是西唐軍,全是旱鴨子,根本不可能進行水戰。西域軍隊是最強的,但海上戰鬥,那是開玩笑。所以,他們要進行適應性訓練,為此,李彥必須盡快到台灣。

水路雖然平穩,但舟船的速度並沒有馬快,何況,讓李彥弄得無論是大唐還是其他地方,發現交通的重要性,各地官府最重視的就是修路。

中國人的民俗,修橋補路是修好積德,所以,一些富戶和商人也出錢修路,大唐貞觀二十來年時間,最發達的就是兩件事,一個是道路交通,一個是醫學。再一個發展也不錯的就是教育事業,這都是李彥引以為自豪的地方。

他的馬車從渃真水,現在的真州出發,以最快的速度向長安進發。清寧、清靜、清致、清遠、清風五個人五匹馬,車裏是李彥和秋菊,七個人的速度一點都不慢。

過了延州之後,再到長安也就不是太遠的距離。這裏已是大唐內地,根本什麼危險也沒有。定襄到長安的快速道上,車輛也不少,但大部分是北方的物資向南運。

對李彥這樣的車輛,沒幾個人不讓路的,再說,這是上下行車道,也不會耽誤誰。

馬車進入洛川的時候,天色還早,還不到中午的時間,因為李彥著急,所以起的都很早,進入關內道,越向長安越是天氣熱,李彥這輛車畢竟是鐵的,太陽出來,裏麵是相當的悶熱。所以,進入直道之後,盡力走早晚和夜間,中午休息。

李彥對窗外的清風說道:“清風,在洛川停下,午後再走。”

“是,師叔。”清風抖抖韁繩,馬車減速進入岔路,向洛川縣城方向走。這也是源於後世經驗,這樣的道路不會從城中心穿過,都是在城外通過,不過有道路通往城裏。

馬車轉入便道,剛剛前行不遠,在路邊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那裏有茶館、酒莊和小旅館,這是為了方便往來車輛的。李彥說道:“就停在這吧,不用進城裏,我們也急於趕路。”

馬車進入停車場,秋菊下來把李彥推下車,向那個環境還不錯的茶館走去。

老板一看這些人背刀帶劍,保護一個公子,還有侍女跟著,身份當然不一樣,趕緊過來招呼。

李彥也就是臨時休息,讓清寧他們幾個自己看著吃東西,他要了一壺茶和秋菊坐在一個座位上,根本不餓,李彥又沒喝酒的習慣,也就喝茶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