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後,河源鎮的戰鬥終於結束了,從前兩天晚上十一點左右開始的這場戰鬥,持續了將近四十五個小時,以進入伏擊圈的東遼皇家禁衛第一重裝甲軍龍驤旅的全軍覆沒為代價,為這場伏擊戰劃下了一個最終的句點。
龍驤旅所部一百一十多輛裝甲坦克車輛,二百三十多輛軍用車輛(包括軍用三輪摩托車),近三千名戰鬥人員,遭到了大宋第二十五集團軍兩個編製旅,一個縮編旅和工兵部隊將近一千三百人的圍殲。
近三分之二的裝甲坦克車輛被直接擊毀擊傷,近百輛軍用卡車和三輪摩托車被炸毀,兩千多名東遼軍的戰鬥人員被擊斃或擊傷,剩下的不足三分之一的戰鬥人員這才戰鬥意誌崩潰,選擇了投降。
而大宋的第二十五集團軍,也為此付出了將近四千人的傷亡代價,其中直接死亡的一千兩百多人,兩千六百多人掛彩。
雖然大宋第二十五集團軍也可謂是傷亡慘重,但是跟取得的巨大的戰果比起來,這一切都顯得值了。
戰爭哪有不死人的?既然選擇了當兵入伍,保家衛國,所有的大宋官兵,早就有了戰死沙場的決心和信心。大宋積貧積弱了近百年,飽受列強欺辱,在這種情況下,依然選擇當兵入伍的,又有幾個是貪生怕死之輩?
特別是像王守銀那樣的熱血青年,心中充滿了保家衛國,救亡圖存的堅定理想信念,棄筆投戎,毅然決然的加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保衛祖國的戰鬥之中。
如果不是朱文海的意外出現,王守銀可能早就已經犧牲在牛頭山邊防團前線了,正是因為朱文海的出現,改變了王守銀的前途命運,也改變了絕大多數牛頭山邊防團戰士的命運。
然而,像王守銀這樣的熱血兒男,還有很多,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這絕對不僅僅是一句空洞幹巴巴的口號,而是沒有任何誇張成分的真實寫照!甚至於,立誌投身軍旅,報效祖國的熱血青年,早就超過了十萬!
大宋飽受列強侵辱,卻能夠一直保存國祚不滅,國家和民族不被滅亡和奴役,正是因為有了這麼一群甘願為國家和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熱血青年和戰士!
戰果的統計任務還在繼續,繳獲來的各種各樣的戰略物資,幾乎堆滿了整個河源鎮,讓看到這一切的趙東陽等一幹第二十五集團軍參謀部的參謀軍官們,每一個臉上都樂開了花。
雖然最終的繳獲清單還沒有彙總上來,但一些大件的繳獲物資卻已經有人統計出來了,東遼軍一百一十多輛裝甲坦克車輛,最後被繳獲的,完好無缺的輕型坦克還有十六輛,裝甲車輛二十五輛,軍卡五十幾輛,軍用三輪摩托車七十幾輛,可謂是最大的一筆繳獲戰利品!
東遼軍裝備的這些東委奴國生產製造的裝甲坦克車輛,雖然都是薄皮大餡,放在世界的戰場上,隻能是活靶子,但是在重型武器裝備嚴重匱乏的大宋軍隊之中,卻也是難得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有總比沒有來得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