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火箭炮首秀(1 / 2)

牛頭山陣地上,東北戰區獨立偵察大隊二中隊的偵察員,不停地將東委奴國小龜子的最新情況通過無線電台傳遞到了牛頭山陣地上獨立偵察大隊的指揮中心,彙總到了朱文海的手上。

獨立偵察大隊現在有六個中隊六百多個隊員,在朱文海的訓練下,雖然還頂著偵察大隊的名義,但實際上卻已經變成了一支能夠執行遂行作戰,獨立完成作戰任務目標的特種部隊,而且還是一支有著差不多一個加強營的兵力的特種部隊。

也正是因為如此,東北戰區司令員趙仲仁才會將首次使用火箭炮作戰的光榮使命交給獨立偵察大隊來承擔。當然,這其中也有火箭炮是因為朱文海發明,他最有發言權的原因在裏麵。

在東委奴國與大宋之間的戰爭正式爆發後,朱文海率領的東北戰區獨立偵察大隊一直沒有被趙仲仁派到最前線去,也沒有像之前跟偽東遼國作戰時,將獨立偵察大隊派到敵後去執行特種作戰任務。

而朱文海也趁著這個機會,跟東北戰區的軍械兵工廠合作,‘研究改良’出了幾樣小東西,其一是改良了火藥成分,改進了反坦克地雷的威力,讓反坦克地雷可以更加的名副其實,一枚地雷基本上就能夠癱瘓一輛零二式主戰坦克或者直接炸毀一輛一零式輕型裝甲車。

其二就是朱文海‘發明’了一種新的威力巨大的火炮類裝備,那就是十管120毫米口徑的火箭炮。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加班加點的趕造,東北戰區軍械兵工廠終於趕造出來了十部10管120毫米口徑的火箭炮以及120毫米口徑的火箭彈500發,平均下來,每部十管120毫米火箭炮可以分到五發火箭彈,進行五次齊射。

當然,在缺少自動裝彈機的情況下,用人工的方式裝填120毫米火箭彈也是比較耗時耗力的,至少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的。當然,這也可以說是朱文海發明的這個10管120毫米火箭炮唯一的缺點,除了這個唯一的缺點外,在趙仲仁看來,這120毫米火箭炮簡直就是逆天的存在!

雖然沒有像另外那個位麵時空中的製導火箭彈一樣,加裝了製導模塊,可以進行精確打擊,甚至華夏某些遠程火箭彈出口到國外的一些小國家中,本身就是當做彈道導彈、戰術導彈在使用,是作為一種戰略威懾武器加以裝備的。

但是在這個位麵時空中,由於缺少必要的製導模塊,天上也還沒有密集到隨便扔上一塊小石頭都能夠撞到好幾顆衛星的程度,甚至於在這個位麵時空中,還根本就沒有人著手研究人造衛星,連用來計算炮彈彈道的最原始的機械式計算機都還沒出現,就更別說出現現代化的計算機了。

因此,在這個位麵時空中,至少在朱文海所了解到的情況看來,幾乎還沒出現製導武器,甚至於導彈的鼻祖V2火箭彈都還沒出現過,喀秋莎之類的火箭彈就更別提了。因此,朱文海‘發明’的這種可以簡單製導,計算彈道軌跡,控製彈道落點的火箭彈,就成了一種劃時空的存在。

雖然他‘發明’的這種10管120毫米火箭炮用另外那個位麵時空中的眼光來看,可以說是落後得不能再落後了,差不多就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科技水平和生產工藝水準。但是放在這個位麵時空中,卻無疑是一種化時代的產物!

彈道可控,落點可以計算,雖然沒有製導模塊,但是依靠慣性,朱文海‘發明’的這種10管120毫米火箭炮依然可以進行最簡單原始的製導,至少可以在事先就推算出彈道的大致落點,偏差還不會太大!

而這樣的武器,在這個位麵時空中,無疑卻是射程最遠,最為先進,也是最為精確的一種戰略性武器,用來‘斬首’再適合不過了!

而現在,這種武器即將迎來它的實戰首秀!

在此之前,朱文海已經在東黎府的武器試驗靶場進行過好幾次的試驗了,各項實驗數據,包括射擊精度、爆炸威力等等,全都符合設計要求,趙仲仁這才簽字拍板,確定生產這種戰略性的武器裝備的。

而現在,經過加班加點生產出來的十部10管120毫米火箭炮在十輛牽引車的牽引下,已經進入到了牛頭山的秘密陣地之中,並且用厚厚的迷彩偽裝網偽裝了起來。

另外有十輛載彈車,裝載著一百發120毫米火箭炮的炮彈,已經輸送到了高崗縣縣城之中,隻等牛頭山上的那十部10管120毫米火箭炮打完之後,炮管發射裝置在牽引車的牽引下回到高崗縣城,就可以馬上進行重新裝填,然後進行下一次的齊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