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這時,東委奴國小龜子大宋派遣軍司令部A集團軍群的第八師團第二八九旅團這支大肥羊,就雪中送炭的給送到了一連河-銀杏溝前線來,而且鬼使神差的,第二八九旅團跟後麵的小龜子大部隊還拉開了幾十公裏的距離!
幾十公裏的距離,在常規手段的攻擊下,很可能大宋邊軍還沒有把二八九旅團吃掉,緊隨其後的二八八旅團和第九師團就已經像是聞著血腥味的鯊魚給快速的撲了過來,將大宋東北戰區的邊軍當成了一盤美味可口的佳肴。
但是對於采用非常規手段,洗地能力強大的陸軍秘密殺手鐧——火箭炮的大宋火箭炮炮兵部隊來說,別說兩個小時的車程了,就算是隻有半個小時的間隔距離,也足夠兩個火箭炮營對東委奴國小龜子發動一次齊射打擊了!
作戰計劃很快就傳達到了一連河-銀杏溝前線聯合指揮部,送到了指揮部司令官吳嘯林的手上。吳嘯林拿到作戰命令後,隻是簡單的飛快的掃了一遍,便拿起筆在文件後麵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就轉發給了銀杏溝裏的火箭炮炮兵陣地。
作戰命令很快便被送到了火箭炮炮兵陣地後麵不遠處的炮兵聯合指揮所裏的東北戰區獨立偵察大隊副大隊長蘇昕少校手中。
蘇昕是獨立偵察大隊副大隊長,朱文海是獨立偵察大隊第一副大隊長,而名義上的獨立偵察大隊大隊長,卻是已經陣亡了的楊睿麟,因此朱文海這個第一副大隊長其實就是獨立偵察大隊的大隊長,而蘇昕則是正兒八經的副大隊長。
朱文海現在正在汴京,自然不可能能分身出現在一連河-銀杏溝前線,負責指揮獨立偵察大隊的重任,自然也就落在了蘇昕這個副大隊長的身上。
而火箭炮自打問世開始,就一直是朱文海在負責的,研發、生產、試射,全都是朱文海一力承當的,包括之前在牛頭山取得的那次大捷,也是朱文海親自指揮的。
而牛頭山的那次大捷,也是火箭炮的實戰首秀!自那之後,火箭炮就一直隸屬於獨立偵察大隊,歸為獨立偵察大隊指揮的。
當時,十輛十管120毫米火箭炮發射車,被朱文海單獨編組了一個火箭炮營,隸屬於獨立偵察大隊之下。
現如今,又有十輛火箭炮發射車加入了進來,蘇昕便按照朱文海之前的編成,將這十輛火箭炮發射車也編組成了一個營。每營下轄三個發射連,一個後勤保障連(運輸彈藥和作為火箭炮發射連的備份),每個發射連三輛火箭炮發射車,營部直屬一輛。使用時,統一由偵察大隊下達命令,集中使用。
一個火箭炮營三個發射連,每個連編製三十人,再加上一個後勤保障連,編製一百五十人,整個營,加上營指揮部和營屬火箭炮發射車的發射組成員,總共二百六十人。
不過當時編組這二百六十人的時候,朱文海是將火箭炮發射連的備份也編製在了後勤保障連中,也就是說,後勤保障連的官兵,不僅承擔著運輸火箭炮炮彈的任務,還擔負著訓練/替補火箭炮發射組成員的重任。
實際上,朱文海當時也的的確確是將後勤保障連的官兵,也在當成火箭炮發射組成員在訓練,也正因為如此,當另外十輛火箭炮發射車被運送到前線後,蘇昕才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從後勤保障連中抽調了一百一十人,組建了火箭炮發射第二營營部以及三個發射連。
組建了火箭炮發射第二營營部和三個發射連後,蘇昕又從第二十四集團軍和第二十五集團軍中挑選了二百九十人,和火箭炮發射一營後勤保障連一起,重新分散編組成了兩個後勤保障連,並且也對這些後勤保障人員進行了火箭炮發射的基本操作與訓練,以培養新的火箭炮兵。
而東北戰區獨立偵察大隊也因為新編製了兩個火箭炮發射營,人員也進一步增加到了一千四百多人,而蘇昕還聽說戰區司令部正在考慮將獨立偵察大隊升格成戰區直屬的特種作戰旅,下轄特種偵察營和火箭炮發射一營和二營三個營級編製。
蘇昕曾經是東北戰區司令部的作戰參謀,在戰區司令部還是有些人際關係的,這些小道消息,他自然有他的探聽途徑,而且他還聽說,等偵察大隊第一副大隊長朱爾仁(朱文海)從汴京回來,他將破格被晉升為上校,出任這個特種作戰旅的旅長,而這個特種作戰旅的副旅長和參謀長的人選卻都還沒定。
雖然蘇昕作為獨立偵察大隊副大隊長,也進入了上級領導的考察視線之中,但是他畢竟不是朱文海,也不像朱文海那樣,在出任獨立偵察大隊第一副大隊長之前,就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別說是區區一個少校了,以朱文海的戰功,即便是委任個少將、準將也都受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