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一眼就瞧出了那櫃子內的東西是什麼,那玩意叫玉覆麵。
我們的祖先賦予玉石許多美德,認為玉石具有各種奇特的性能,其中最神異的一項是能使屍體保持鮮活狀態,久存不腐。貴族社會中流行的玉斂葬,便是這一觀念的產物。
玉質喪葬麵具,又叫“玉覆麵”,有綴玉麵罩和整玉麵具兩種,流行於中國西周至漢代和古代瑪雅。
根據《儀禮?士喪禮》的記載,在先秦的喪葬儀式中,要用絲織品製成的“冥目”(也稱為“覆麵”)和“掩”(也叫“裹首”)來包裹死者的頭臉部位。
綴玉麵罩較常見,大都由碎玉或廢玉加工製成,中國早在西周時就有綴玉麵罩,後來東周時又有玉衣。
古人曾認為玉可以防止靈魂出殼,可以保證屍體不腐爛,正是緣於這種說法,西周時期,一種特殊的喪葬用玉―――玉覆麵出現了。
它用各種玉料對應人的五官及麵部其他特征製成飾片,綴飾於紡織品上,用於殮葬時覆蓋在死者麵部。
當然,這種奢華的喪葬品僅出現於貴族墓葬中。
玉覆麵在兩周盛行一時,發展到漢代成為備受世人矚目的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絲縷玉衣等等,即用玉密密地包裹死者全身,這標誌著喪葬玉發展到巔峰。
西周時除保留眾多的傳統玉器品類外,亦出現一些新興的玉器品種,主要的有成組佩玉器和專供死者埋葬用的玉麵罩。
玉麵罩,是由近似人麵部五官形式的若幹件玉器按人體麵部大小形態縫綴在布料上,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專門而作,有的似用其它玉器改作或合並而成,每套中的各件數量不等,各呈扁平形,邊角有穿孔供縫綴用,使用時凡有飾紋部分皆朝死者麵部。
這玉屬於土玉,乃是隨葬品,而且還是直接作用在死人麵部的,一般像民間收藏家是不會把他擺明麵上展覽的,因為怕沾了晦氣。
至於大型博物館,因為摒棄了民間迷信一說,所以沒有那麼多忌諱,就擺明麵上展覽,再加上人流量巨大,人與人之間的陽氣重,死死的壓住了土玉上的陰氣,所以才沒鬧出什麼亂子來。
但是眼下不同,這玉麵罩居然被擺明在明麵上,而且看標注好像根本就不知道這是什麼作用,就那麼擺著。
黃生財急忙過去招呼,掏出鑰匙打開了櫃子的鑰匙,將土玉取出來給客人過目。
客人接過,仔細對光打量起來,詢問道:“這玉是什麼來曆?”
黃生財一聽詢問來曆,知道這樁買賣有戲,立馬道:“這是東漢的玉石,你看著雕工多美。”
曾毅一聽笑了,什麼東漢的玉石,根本就是扯淡的東西,這東西應該是先秦的才對。
客人磨砂這土玉好一會兒,詢問道:“東西怎麼賣?”
“一塊十萬元。”
客人目光掃過櫃子內,見有八塊,道:“東西賣貴了吧,我就想買一塊,八塊實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