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下半年,朝鮮相繼實施的貨幣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政策表明,朝鮮漸進式的經濟改革已漸顯端倪。
為了在2010年實行“打開強盛大國之門”的戰略目標,朝鮮在2009年先後掀起了“150天戰鬥”和“100天戰鬥”。隨後,朝鮮又進行了貨幣改革,並實施了一係列對外開放政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貨幣改革成雙刃劍
2009年11月30日,朝鮮在毫無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宣布實施貨幣改革。這不僅在朝鮮國內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反應,而且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是因為朝鮮貨幣改革與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截然不同。首先,朝鮮規定現金兌換率為100∶1,即100元舊貨幣兌換為1元新貨幣,15萬元以下銀行存款的兌換比率為10∶1,超過15萬元的銀行存款兌換比率為1000∶1。對於持有舊朝元的外國人,可以持本人護照和常住證明兌換舊朝元,兌換比率為100∶1。其次,嚴格限製兌換的時間和額度,規定兌換時間為11月30日至12月6日,每戶居民兌換的上限為10萬元,後又將兌換限量增至15萬元,並最終限製在50萬朝元以內。再次,強製存款並限製存款額度,即每戶居民超過兌換上限的現金必須存入銀行,並將存款額度的上限規定為30萬元,後又改為300萬元,對於超額部分,隻要說明原因,就允許以全額兌換的形式存入銀行。最後,嚴禁直接使用外幣,隻允許使用朝鮮貨幣。後來此項舉措因為遭受重重阻力而被迫取消。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朝鮮曾遭遇嚴重的經濟困難,糧食和生活必需品嚴重短缺。進入21世紀,朝鮮的計劃經濟配給體係越來越難以為繼,大米和玉米等基本糧食的配給中斷,於是人民開始通過市場交易自行解決糧食和生活必需品。朝鮮政府也在2002年7月推行了“經濟管理改善措施”,正式允許部分個人進行商業交易,引進了企業獨立核算、績效工資和獎金等製度,並實施了物價現實化政策,同時將工資提高到原來的18至25倍。朝鮮的這一舉措刺激了人民的商品需求,並使這一需求以農貿市場等形式大幅擴散,但由於能源和原材料不足以及基礎設施落後等結構性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導致商品價格大幅上升,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大米價格由2002年7月的每公斤44朝元上漲到2009年11月的2500朝元,上漲了57倍。
有鑒於此,朝鮮希望通過貨幣改革遏製通貨膨脹,維護計劃經濟體製。但事與願違,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反而引發了更加嚴重的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對外貿易大規模終止,市場基本處於癱瘓狀態,並在民眾中引發了一些恐慌、不滿等負麵情緒。之後,朝鮮政府采取了一係列的補救措施,如向每個居民發放500新朝元補助金、將工資提高100倍、放寬兌換上限等。但朝鮮總理金英日同時強調,必須遵循國家規定的價格標準,並嚴厲打擊倒買倒賣行為。前段時間,韓國媒體放出朝鮮將此次貨幣改革的總指揮朝鮮勞動黨計劃財政部部長樸南基罷免的消息,近日韓國媒體又瘋傳樸南基已遭槍決。
開放之門漸次打開
去年年底以來,朝鮮實施了一係列對外開放政策,以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2009年12月15日,金正日總書記在視察與中俄接壤的羅先市時曾做出重要指示,必須積極開展對外交流,不斷開拓市場。隨後,朝鮮下放了羅先市的權限,由市政府統一管理外國企業,對有意前來投資的企業不問國籍,並建立了24小時供電保障體製。2010年1月4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宣布將羅先市升級為特別市。1月27日,朝鮮修訂了《羅先經濟貿易地帶法》,取消了關於外國企業在羅先市設立代銷店或辦事處時須經內閣批準的現有規定,這對外國企業產品進入朝鮮市場是很有利的。
2010年2月,朝鮮成立了國家開發銀行。作為對外經濟合作機構,國家開發銀行計劃籌集100億美元資金,用以推進朝鮮鐵路、公路、港口、電力和能源等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朝鮮的目標是:以圖們江開發為軸心,優先開發羅先─清津地區,將其發展成連接中、俄、朝的東北亞物流和貿易中心,並將開發範圍逐步擴大到新義州、鹹鏡、金策、元山、安州、南浦等地區中心城市。外國公司在這些特區與當地合作夥伴聯合經營或獨立經營,享受廉價租金和稅金優惠政策。此外,朝鮮將利用中國提供的資金修建平壤至新義州的鐵路、吉林省圖們市至羅先市的鐵路、吉林省琿春市至羅先市的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2月25日,朝鮮外務省副外相樸吉淵與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吳海龍在遼寧省丹東市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共同建設、管理和維護鴨綠江界河公路大橋的協定》。新鴨綠江大橋連接丹東新開發區浪頭鎮國門灣和朝鮮龍川,為懸索式,全長20.4公裏,寬33米,雙向四車道。目前,丹東市已著手進行測量、設計和設備施工等準備工作,將於今年10月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