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技術在線
作者:王誌海 劉子芹
摘 要 以多媒體輔助的化學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標準下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優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需要。多媒體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突出化學知識的重點,擴大實驗演示效果和輔助學習總結等。
關鍵詞 化學教學;多媒體技術;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43-02
化學屬於自然學科,在對化學的學習和研究當中,需要經常地做實驗。化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包括所構成物質的化學特點、元素的特性以及分子、原子等的變化特征。隻有引導學生做好化學實驗,才能夠真正地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質量。為使學生能夠學好化學知識,並能夠滿足新的課程改革的需要,以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教學目的,在進行初中化學教學的時候,把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借助電腦軟件對信息的處理手段,使用幻燈片把視頻片段、語音和圖片等教學資源整合在一起。比如,對於物質結構的組成與不斷變化,可以使用動畫模擬的方法進行展示,這樣抽象的物質能夠比較直觀形象地體現出來。
需要完全地展現出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當中的優勢,對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這樣能夠優化初中化學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熱情,進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效率,這在很大程度上衝擊著傳統的教學方法。本文論述在化學課堂教學當中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
1 在課前製作教學課件
教師在製作教學方法和教學知識點的過程中,需要思考全麵,認識到使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的好處和缺陷,應當注意趨利避害,要盡量保證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教師的講課思路是統一的,以發揮出各自的優勢。教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應當堅持針對性和輔助性的原則,以改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原子和分子的相關知識時,因為原子和分子這兩種物質都是屬於微觀世界的範疇,所以學生在第一次涉及時,會較難理解和掌握。為此,可以有針對性地做一些教學課件,如做關於“水電解”的動畫進行演示。
2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化化學教學資源
傳統意義上的初中化學課上是以教材、學生和教師為主要的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當中,隻是單純性地依賴教材上的內容,使得教學不夠靈活,教師和學生都不能夠打破教材的限製。這種教學方法是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它不能跟社會密切地聯係起來,使得學生隻是學習的工具而已。倘若知識被更新,就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把多媒體輔助教學運用到初中化學的教學當中,不斷完善教學的資源,增加一些有助於學習的例子,合理安排教學的進度,使得教學能夠和社會聯係起來,使學生真正地明白學以致用的道理,不斷開拓學生的知識麵。
把教材當作一個學習的基礎,並不斷地搜集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因為化學這門學科的實用性與理論性都是比較強的,化學知識具有非常廣闊的生產、生活背景,所以,教師在對初中化學進行講解的時候,需要把社會當中出現的化學汙染、生活當中的一些化學原理,化學在生產上的應用等內容加進去。這樣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化學跟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連的,進而明確學習化學的重要意義。而這些要求的實現,需要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來完成。
學生可以從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當中搜集相關的化學練習題,並且可以是最新的練習題,隨時做題。由於化學的實用性比較強,因此,學生需要做練習題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一節化學課上,教師可以選用具有代表意義的各種練習題,使用幻燈片進行播放。這樣就能夠節省一些時間,更加有效地為學生服務,這對於化學的教學來講,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教師需要博采眾長,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教師既可以借鑒他人的豐富經驗,又可以利用互聯網不斷地學習。要不斷地完善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出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來,合理地整合教學資源,使初中化學的教學質量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