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多媒體課件的使用
技術在線
作者:張立莉
摘 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在輔助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教學實踐出發,就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使用中的注意事項和製作原則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 多媒體課件;Authorware;PowerPoint
中圖分類號:G4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57-02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普及和應用,它作為一種工具在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把計算機應用到教學中,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已經逐漸被廣大師生接受,並且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核心是課件,總結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就課件的使用提出幾點認識。
1 多媒體課件的作用
1.1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穎的導入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習就會積極主動,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自然事半功倍,教學效果顯著增強。例如在進行“生態係統的信息傳遞”教學時,上課伊始,打開課件先給學生展示一組圖片,包括蜜蜂跳舞、蝙蝠的回聲定位、蜘蛛捕食昆蟲、孔雀開屏、發光的螢火蟲、綠色的草原、豔麗的花叢,並結合適當的講解,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最後通過提問“自然界中的生物是怎樣傳遞信息的”,引出本節的內容。
1.2 過程演示,形象生動
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微觀領域的研究不斷深入,學生要了解生物的奧秘必須進入微觀世界。傳統的教學手段對微觀世界的展示卻顯得無能為力,多媒體課件以其形象、生動的特點彌補了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例如,利用Flash動畫的形式演示物質跨膜運輸的3種方式,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自主探究,分析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向有兩種,即:物質分子從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物質分子從低濃度向高濃度運輸。前者為被動運輸,後者為主動運輸。被動運輸中不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為自由擴散,需要載體的運輸方式為協助擴散。主動運輸需要載體,也需要消耗能量。此外,在DNA的複製、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等內容的教學過程中,利用Flash動畫的形式演示過程,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演示實驗具有直觀鮮明的特點,能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通過演示實驗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然而受到時間、材料、場地等的限製,有些實驗很難親自演示或者成功率不高,教師可以課前自己先做實驗並以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課上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可以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筆者在講蒸騰作用的意義時,就設計了這樣一個簡單的演示實驗:將一新鮮枝條的下端插入紅墨水中,一段時間後,可觀察到莖的縱切麵呈紅色。這樣就直觀地讓學生意識到“植物體內的水可以往高處流”,學生對學習生物產生濃厚的興趣。
1.3 感官刺激,加深記憶
記憶是將獲得的經驗進行貯存和再現,是掌握知識的基本手段。運用耳、口、眼等多種感官協同記憶,使信息從不同的通道進入,這樣的記憶效果較好。有人通過實驗獲得如下數據:隻通過聽覺或視覺獲得的知識,一周後分別隻記得15%和25%,通過視覺與聽覺相結合的方法獲得的知識,一周後記得65%。由此可見,調用多種感官共同記憶,能夠很好地改善學生的記憶效果,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1.4 加大容量,提到效率
多媒體課件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特點,節省了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加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2 多媒體課件使用中的誤區
多媒體輔助教學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恰當使用可以很好地為教學服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使用不當就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培養。在多媒體的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避免一些誤區。
2.1 一味追求課堂知識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