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記有大智慧

環境構建

作者:羅蘭蘭

摘 要 對數學日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進行基於教學實踐積累的係統闡述,指出數學日記能夠激發學習興趣,有助於優化教學效益,有利於培養數學素養這三個主要價值。

關鍵詞 數學日記;教學反思;數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73-02

數學日記,就是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思考和經曆。數學日記記錄的內容,包括自己對每天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評價和意見;包括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真實心態和想法;也包括課內課外發生的與數學相關的故事;等等。數學日記的撰寫貼近實際、不拘格式,而且短小精煉,比較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然而,正是這小小的日記,讓筆者在日常教學中嚐到了甜頭。根據實踐和總結,筆者認為數學日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 數學日記能夠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就會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輕鬆有效。然而,興趣並非天生,它需要引導和培養,數學日記何以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呢?

1.1 日記讓教師變得可親

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係,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寫數學日記,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平時因害怕老師或礙於麵子不敢說的均可以寫到日記裏,如學生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對老師或同學的意見,自己的心裏話,等等。而教師如能針對各個學生的情況及時地給予回複和幫助,在日記中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不僅能解開學生的疑惑,而且能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並最終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激發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1.2 日記讓數學變得可近

數學日記是一座連接生活和數學的橋梁,通過數學日記,可以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和生活聯係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靠近學生,使他們真切地體驗到數學不是枯燥的,不是空洞的,數學就在身邊。

例如,一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舅舅是個大胖子,他一見我,就說:‘小華,你要快點兒長啊,你看,我一個人都能抵你三個了。’1個抵3個,這也太吹牛了!我問了舅舅的體重——186斤,就算開了:我自己是58斤,3個的話,58×3=174斤,174小於186,哈哈,還真是抵不過。”

像這樣的日記,學生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使他們有成就感,使他們認識到數學近在眼前,從而引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調動他們學習和運用數學的熱情。

1.3 日記讓作業變得可愛

新課標提倡小學數學的學習方式應該多樣化、趣味化、生活化。當教師將數學日記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形式推薦給學生時,首先要考慮不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應該減少其他機械性的作業,以數學日記來替代部分課外作業。而這份作業,學生真正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自由地選擇寫的內容。可以是簡單的知識整理,也可以是複雜的解題思路、思維方法,還可以是有趣的生活經曆。作為教師,則可以在批改數學日記時,盡量尋找某一閃光點加以表揚,如:“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真棒,你把所學的用到生活中去了。”“你的意見不錯,老師要謝謝你!”等等。如此一來,當學生拿到作業本時,麵對的不再是冷冰冰的“×”和“√”,而是鼓勵,是關懷,於是,這份作業也就變得可愛起來。

2 數學日記有助於優化教學效益

“高效課堂,有效學習”,這是教師對教學效益的共同追求。關於如何提高教學效益,專家和同行多有研究。筆者發現,通過合理指導和利用,數學日記也能優化教學效益,成為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有力推手。

2.1 改善學習方式

數學日記可以改善學生學習的方式。

在預習階段,教師可指導學生寫預習日記,讓學生注意搜集生活中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實際信息,並將自己的觀察、實踐或思考寫在數學日記中。如學習統計前,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調查。學生有的查閱一個月內的氣溫變化;有的測量班級裏每一位同學的身高;有的記錄跳繩比賽中每個同學的成績。然後,筆者又讓他們把自己的調查過程和搜集的數據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這樣的預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有了直觀的認識,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

有了預習日記的“預熱”,課堂上,數學知識就顯得生活化、多樣化和個性化。學生帶著日記中自己的觀察、發現、思考或是困惑進入課堂,他們會變得專注,會樂於參與,會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所有這些都使得數學課堂向效益最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