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能力誰裁出 現代技術似剪刀
環境構建
作者:劉榮生
摘 要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現代化的學習,要千方百計挖掘他們學習的潛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不僅喜歡學語文,而且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知識,不斷提高聽說讀寫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實際,精心備課,突出重點,優化教學過程。
關鍵詞 語文;多媒體;素質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76-02
傳統語文教學的上課方式是機械的,教師講、學生聽,枯燥無味,激不起學生的任何興趣。語文隻是被學生當作一門考試科目在學習,而並非是一種學問,使得語文學習完全脫離本來的麵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筆者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創造學習者可參與的教學環境,創造更高效、更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發現、探究的途徑獲取知識,使傳授知識和發展智能與素質培養統一起來。
1 多媒體課前為學生敲開思維的大門
小學生對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記住,他們能記住一些具體的、直觀的材料,而對抽象的詞、公式和概念卻難以記住,他們的思維理解能力會不斷提高。小學生仍然是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逐漸完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思維方式開始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有經驗的教師在上課開始,不是匆匆登上講台、匆匆開講,而是用親切的目光、關切的詢問架設一座信任理解的橋梁,首先給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溫暖的氛圍,然後再開始教學——導入。
教學過程中的導入環節就好比一台戲的序幕,如果設計安排得有藝術性,就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牽引整個教學過程,收到先聲奪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所以聰明的教師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每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火花。
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先請學生猜個謎語,謎麵是:大腦袋,圓肚子,細尾巴,黑身子;變變變……長出四條腿,丟了細尾巴;吃飽了,呱呱呱呱,抓害蟲,頂呱呱。然後播放視頻:“青蛙媽媽睡了一個冬天,她從泥洞裏爬起來,撲通一聲跳進池塘裏,在小河裏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圓圓的卵。春風輕輕地吹過來,這些卵動起來了,變成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蝌蚪,它們在水裏遊來遊去,非常快樂。”把學生的思緒很快抓住了,在不知不覺中,隨著動靜結合的畫麵輕鬆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多媒體為拚音、識字教學提供“良方”
1)拚音教學是一個基礎,拚音的質量直接關係到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漢語拚音是既難學又難教。它內容雖簡單,但含量極大,所以教起來枯燥乏味,而要想真正學好卻非一日之功。那麼,如何讓漢語拚音教學透出活力,透出新意,又讓學生學得輕鬆、有趣呢?隻要能積極合理地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彌補內容的缺陷,同樣能讓枯燥乏味的拚音教學成為歡樂的海洋。連連看就是學生常玩的一種遊戲,在學習漢語拚音伊始,筆者就指導學生把23個聲母和24個韻母做成各種形狀的撲克牌卡片,每學到一組聲母、韻母,就讓學生利用手中的鼠標進行點擊相連,找出能與之相拚的音節,然後出現在積分欄上,看誰找的最多。這樣在玩中學,不僅讓學生感到樂趣無窮,而且經過反複練習,學生不知不覺掌握了一些聲韻拚合的規律。
2)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關係到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強弱。小學生隻有具有一定的識字量,才能比較順利地進行閱讀、寫作,拓寬知識麵,提高學習的能力。低年級學生識字的特點是學得快、忘得也快。由於低年級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會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生字,怎樣鞏固生字,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獲得生字學習的主動權和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