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技術與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整合的思考(1 / 2)

信息技術與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整合的思考

環境構建

作者:馮麗穎

摘 要 要發揮好信息技術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就必須進行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整合的研究,通過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實踐與探索,談談信息技術與高中音樂教學整合的經驗。

關鍵詞 信息技術;音樂;音樂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84-02

根據信息時代教育的特點和需要,要重視信息技術與音樂教育整合的科學性、有效性。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培養具有樂觀向上審美能力的人為目標,以充滿藝術與情感的音樂內容為載體,深入了解學生的音樂內存和審美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大大優化教學環節,豐富教學資源,激發學生靈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實在在地增強音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造充滿快樂的人文化、藝術化、個性化的音樂課堂,讓音樂課堂成為學會快樂的樂園,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學習中發現音樂的魅力,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擁有鑒賞美的能力。另外,音樂教師要讓音樂教育延伸到生活之中,讓學生學會通過多種信息媒介走進生活中的音樂世界,成為善良的、快樂的、會欣賞美的人!

1 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有機整合,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為緊跟現代化教育的步伐,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力度,以便更廣泛應用到教育教學之中,整合的細節滲透到每一個環節,在教學準備、教學設計、備課環節、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語言、多媒體應用、師生互動、實踐活動、發展性的評價等方麵,都是通過對信息的提煉加工,進而進行信息的交流與發展的過程。整合也不應是單一意義的教師對於教學進行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更應該有學生應用信息技術展開對於音樂學習的探討與思索。

例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給學生留一個話題:探索“國之瑰寶——京劇”。提醒學生去和家中的老人或是利用網絡資源、影像作品去了解京劇,通過探尋京劇的發展曆史,了解代表人物和經典作品等,感受京劇的風格特點和表現形式,去了解本地音樂文化的發展。學生通過搜集和整理準備了非常好的課程資源。然後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或者網頁為大家展示講解,在師生共同欣賞中度過快樂的一節課,學生興趣很濃厚,收到良好的效果。

這樣的教學設計既充分利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音樂資源,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同時學生主動探求的過程還大大提高了他們對於音樂信息的提煉和了解能力。這樣的整合也讓音樂教學模式從單一的教師傳遞信息,變為師生共同探索、共同學習的樂園,提高了學習興趣,加強了利用信息手段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也能有甄別地進行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延伸到生活中的有效策略,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

信息技術與音樂課堂教學的整合,需要在不斷的應用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在創新中進步。“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隻要適合學生成長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能最大化激發學生進步與發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培養出能適應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的教育才是有意義的教育!

2 整合信息技術資源,有利於營造新型的教學環境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大大改善了課堂教學環境,打破了原來沉悶的課堂氣氛,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從根本上改變了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輕鬆愉快、感官刺激的教學環境下愉快地自主地學習。電教媒體可以活靈活現地再現各種音樂素材,讓音樂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地滲透到學生心裏,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多媒體能直觀形象、色彩鮮明地揭示音樂的本質。音樂教學離不開多媒體的展示功能,不論是音頻歌曲範唱,視頻欣賞,還是樂理的講解等,利用多媒體課件能輕鬆解決教學的重難點。那些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麵、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能把學生帶進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同時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