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圖書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1 / 2)

圖書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圖書視界

作者:張淑俠

摘 要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書本的知識遠不能滿足新課標對閱讀量的要求,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在課本基礎上進行適當拓展延伸。從多方麵論述圖書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閱讀素養;圖書資源;小學語文;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89-02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學科素養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錢理群教授曾說:“語文教學落實到人文教學上,就是給人打一個精神的底子。”作為華夏兒女,必須學好母語。語文是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是最有文學價值、最具人文魅力、最能提升學生品味和能力的學科。所以語文教師,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肩負著播撒人類文明和推動社會發展的使命。因此,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大閱讀活動,綜合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其中走進學校圖書館和網絡空間,利用社會公益圖書館資源,進行隨時隨地的閱讀,是既方便又快捷的閱讀途徑。

1 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前提

小學生正處在思想和能力形成的關鍵階段,所以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對小學生的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教材的編寫還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閱讀教學都占有很大的比例,這也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手段。

新課改的目標也要求教師必須重視語文閱讀教學。但是,傳統的閱讀教學受到教學方法、閱讀興趣、學習任務等因素的製約,閱讀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觀念,高度重視閱讀教學工作,在增強學生基礎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拓寬學生知識麵,增強學生探究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進行科學閱讀的方法,就成了當務之急。這就要求語文教學中,在使學生都獲得必需的知識的同時,有必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成長空間,最終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增加學生人文底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2 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筆者發現隻依靠課上是遠遠不夠的。學校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裏藏有大量的圖書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考,指導學生科學閱讀,喚起他們強烈的閱讀欲望。學生正處在長身體、學知識的關鍵時期,使他們全麵發展,陶冶情操,所以要把學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源和網絡資源整合到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教學中,筆者總是有意識地把一些知識的獲取留給學生自己去完成。

比如在學習《錢塘湖春行》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古詩時,筆者課前會布置學生去圖書館或利用網絡查閱相關背景知識,以及課文中涉及的人物百科、地理常識、曆史文化等。這樣既讓學生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自主學習,又加強學科間的聯係,更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結合學生讀書少,文學素養不夠深厚的情況,筆者組織了讀名著談感悟的綜合實踐活動。活動充分發揮圖書資源的作用,同時也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和社會實踐。萬事開頭難,筆者首先確定了“真善美”的主題,教師指導學生去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尋找“真善美”的事例和人物,通過廣泛閱讀後寫出讀後感。學生興致很高,自由結組,自主投入學習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圖書閱讀、寫心得活動進行了一個多月,期間他們利用課餘時間走進學校圖書館和電子閱覽教室。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小組內分共明確:每人負責到圖書館讀2本圖書,找出相關材料並進行分析,寫出感悟,然後小組成員在一起進行交流,再寫出心得體會。學生反映:交流中他們利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且體會到分享的樂趣。筆者還聽說有的學生進行了相關社會采訪和問卷調查,學會與人交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