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閱讀創設條件 散發其獨特魅力
教學園地
作者:趙亞楠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應該高度重視閱讀,要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貫穿到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去,使學生能在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讀中感知、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關鍵詞 語文;閱讀教學;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112-02
牛頓之所以成功,那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巨人是掌握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資料的人,而想要站上去,最佳的途徑就是閱讀!所以說閱讀對每個人都很重要。要盡量消除應試教育的影響,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筆者通過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閱讀教學充滿趣味,魅力無窮。
1 利用多媒體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生活的舞台有多大,語文教學的世界就有多大。這形象地說明了語文包羅萬象,與每個人的社會生活、社會積累緊密相連。知識的積累是很重要的,對於語文學科也是這樣。可是學生如果隻是被動地學習,隻是停留在“要我學”的比較淺顯的層次,語文就不能實現滿意的成績和收獲。閱讀習慣的養成對於語文能力的鍛煉至關重要,這種能力的培養可以在課餘時間通過學生的自學來完成,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課外閱讀”。它能充分滿足人的探求本能和求知的需求,可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但由於現在學生繁重的課業負擔,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進行廣泛閱讀,扼殺了閱讀興趣。唯一的閱讀途徑是語文課本,卻由於要為學習成績而學習,學生要聽教師喋喋不休的講解,要做也做不完的苦寡無味的習題,使學生越來越厭惡語文課,不再喜愛閱讀了,不再喜歡讀書了,唯一的閱讀途徑也戛然而止。
學生的生活被電腦遊戲、動畫片充斥著,以致於沉迷於其中不能自拔,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和學習。麵對這種現狀,筆者利用電腦的信息搜索功能,利用它的方便、快捷,讓學生可以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引導學生慢慢愛上閱讀、喜歡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學習《小攝影師》一課後,筆者介紹了高爾基的背景資料,學生知道他是大文學家,有許多世界名著,如《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調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筆者鼓勵學生去網上閱讀,把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電腦詞庫”中,為以後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2 利用多媒體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閱讀實踐首先是學生自己讀書,真正把課堂學習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這種學生自己的讀書不是放任,而是要有層次地組織學生認真讀書,真正把書讀進去,自己讀出味道,從而喜愛讀書。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麵表達兩種。朗讀可以使學生對讀過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有利於對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的範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功的範讀能收到直觀、生動、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正音,明確詞義和了解詞的感情色彩。教師繪聲繪色的朗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有了多媒體以後,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朗讀視頻課件,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感覺,在美麗的畫麵、動聽的音樂的熏陶下,在富有感情標準的朗讀示範下,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他們自覺朗讀的習慣。然後讓學生進行反複的練習,根據課文的不同,可以通過小組讀、個人讀、集體讀等多種朗讀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誦讀,讓語言所抒發的情感溢出紙麵。反複地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教師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點撥,引領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