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園地

作者:梁小軍

1 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是數學現代課堂教學的一種潛能深厚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開拓創新的教學方法。它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同時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助和幫助,實現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2 合作小組的組建

2.1 優化組合,合理組建

組成一個小組,要根據小組內成員的個性、能力、心理、興趣、性別、守紀等因素,把學生編成4至6人小組,最好是采用4人小組,麵對麵的形式,按好、中、困三類1:2:1的比例搭配(即:1為優,2為中,1為困),使合作小組達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這樣的組合既有利於優生帶動中等生的“拔高”學習,又能幫助學困生的“達標”學習,同時對優等生又是一個能力的鍛煉,使小組中形成互幫互促的學習氛圍。

2.2 選配好組長,明確分工,各盡其責

不能很好地合作是因為沒有組長的組織和指揮,小組隻是徒有其名,學生或遲疑不動或盲目行動。因此,選拔一個好組長至關重要,要讓組織能力強、學習成績優的學生為組長。組內分工時,善於記錄的學生為記錄員,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為中心發言人,機智、思維敏捷的人為辯論員。這樣每一個學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擔一定的責任,並獲得不同的發展。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鍛煉,小組成員的分工要定期輪換,以便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多方麵的發展。

2.3 注意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一是學會傾聽。“學會傾聽”就是在別人發言時做到仔細認真地聽,不隨便打斷他人的發言,而可以發自內心地意會。

二是學會質疑。在小組活動中,在肯定別人的優點的同時,還要敢於質疑,有不同的見解要敢於提出,對不完整的回答要作補充。

三是學會表達。僅僅會聽還不夠,還要善於表達。合作學習中的小組內發言機會較多,因此,對於不愛表達的學生,要培養他們參與的欲望、敢說的勇氣、表達的能力,並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有成就感,從而調動參與的積極性。

3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

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適應合作學習,不能為合作而合作,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相機設置合作學習的環節。

3.1 在挖掘教材時,開展合作學習

現在的教材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創造性,許多數學問題的答案是多樣化的,而學生考慮問題比較單一,這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交流,把蘊藏在教材中的知識點挖掘出來,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如在教學“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時,以小組為單位,把學具(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圖形)拿出來,然後交流討論,看看怎麼分類。有的按形狀分,有的按顏色分,有的按圖形上的圖案分……教師一一肯定學生的分法是正確的,並引導學生得出選擇不同的標準能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從而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不同層次的數學思想。

3.2 動手操作時開展合作

在動手操作探究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使成員養成一種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質,同時也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學三年級“周長”時,測量頭圍、硬幣、樹葉的周長時,就得相互配合。比如測量樹葉的周長,一個學生按住樹葉,一個學生按住線繩的一端,一個學生把線與樹葉邊緣重合,最後用直尺測量出線繩的長度。這一係列操作調動了學生的眼、手、口、腦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合作有效進行。

3.3 在整理複習時,開展小組合作

在整理複習時,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聯係新舊知識,把自己學過的相關知識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如進行“數的整除”整理和複習時,讓學生找出都學過哪些數(自然數、整數、約數、倍數、奇數、偶數、合數、質數、因數、質因數、分解質因數、公約數、最大公約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等),然後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找到它們之間的聯係,從而弄清這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