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千裏尋師(1 / 2)

孫岩的冠禮結束後,孫相把家族的衛隊交給了孫岩管理。

看著台下密密麻麻的2萬餘人,孫岩徹底震撼了。估計任誰也沒想到,古代一個家族的衛隊都能強大到這種地步。

“眾位弟兄,感謝諸位長期以來對我們孫家的支持、擁護和愛戴,孫岩這廂有禮了!父親讓我接管衛隊,我甚是高興。不過鑒於我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所以暫時請叔父孫堅大人代為管理。希望大家以後能聽從叔父的管理。”

“是!少爺!”台下一片雷動,聲音整齊的應道!

孫岩暗自想到,真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啊,看來父親是花了不少心血。

和叔父簡單交接了衛隊事務之後,孫岩整理了行囊,在家人的囑托聲中踏上了千裏尋師的道路。

這日,孫岩行到一山腳下,赫然見到前麵路上一白衣少年。隻見此少年身穿一件白色長衫,胯下騎著一匹白色駿馬,手持一把長槍。乍一看,此人生得濃眉大眼,鼻梁高挺,方臉闊額,微黑的皮膚讓整張臉看上去更顯輪廓分明,真是一個俊逸的少年郎啊。

孫岩拍馬上前,自報家門:“在下孫岩孫揚威,請問兄台高姓大名?”

“孫兄客氣!吾乃太史慈子義也,家住東萊黃縣。敢問兄台就是寫《滿江紅》的孫岩孫揚威嗎?”

“正是在下!”孫岩心裏樂開了花。太史慈是誰,每個讀過三國的人都應該知道,這是個三國武力值可以排前十的牛叉人物。且有勇有謀、忠義無雙,當時大將之才。記得演義中記載太史慈和其事跡。太史慈(166-207)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漢族。東漢末年江東軍團武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於赤壁之戰前病逝,死時才四十一歲。

書上記載其事跡眾多,讓我最難忘的莫過於這件。太史慈在避禍遼東時,北海相孔融對其家中老母多有照顧。當孔融被圍困與都昌時。太史慈剛剛回家。母親對他說:“雖然你和孔北海未嚐相見,但自從你出行後,北海對我贍恤殷勤,比起故人舊親,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如今為賊所圍困,你應該赴身相助。”於是太史慈留家三日後,便獨自徑往都昌而行。當時賊圍尚未太密,於是太史慈乘夜伺隙,衝入重圍見孔融,更要求他出兵討賊。孔融不聽其言,隻一心等待外援。但外救未至,而賊圍日逼。孔融乃欲告急於平原相劉備,可惜城中無人願出重圍,太史慈便自求請試一行。孔融便道:“現今賊圍甚密,眾人皆說難以突圍,你雖有壯誌,但這始終是太艱難的事罷?”太史慈答道:“昔日府君傾意照料家母,家母感戴府君恩遇,方才遣慈來相助府君之急;這是因為慈應有可取之處,此來必能有益於府君。如今眾人說不可突圍,若果慈也說不可,這樣豈是府君所以愛顧之情誼和家母所以遣慈之本意呢?情勢已急,希望府君不要懷疑。”孔融這才同意其事。於是太史慈嚴裝飽食,待天明之後,便帶上箭囊,攝弓上馬,引著兩騎馬自隨身後,各撐著一個箭靶,開門直出城門。外圍下的賊眾皆十分驚駭,兵馬互出防備。但太史慈隻引馬來至城壕邊,插好箭靶,出而習射,習射完畢,便入門回城。明晨亦複如此,外圍下人或有站起戒備,或有躺臥不顧,於是太史慈再置好箭靶,習射完畢,再入門回城。又明晨如此複出,外圍下人再沒有站起戒備,於是太史慈快馬加鞭直突重圍中顧馳而去。待得群賊覺知,太史慈已越重圍,回顧取弓箭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因此無人敢去追趕。不久,太史慈抵達平原,求得援軍。事情過後,太史慈還啟其母親,母親也說:“我很慶幸你得以報答孔北海啊!”。可見太史慈的忠義與智謀。

這樣的名將。既然自己遇到了,就絕對不能放過啊,否則會被天打雷劈的。孫岩YY的想到。

“早就耳聞揚威兄大名,今日得見,乃三生有幸!”太史慈抱拳說道。

“子義兄過獎了!不知子義兄為何在此?”孫岩好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