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鹹陽辯合(十五)墨家,殺盜非(1 / 2)

其實端木璟並不知道,這辯合種種,都不過是為了一個人所準備的而已。有一個人,她需要這樣一個場合和機會,達到自己期許的位置和目標。

公孫冉這邊還在繼續著,論證關於“白馬非馬”的典故,而接下來這番話,除了墨家的人以及韓回,大概還沒有人想到公孫冉竟然會真的用墨家的“楚人非人”來論證自己的白馬非馬!

“這位墨家的兄台怕不是忘了,你墨家經典可是相當讚同白馬非馬的。”公孫冉雖然心中不解荊池為何沒有半分焦慮,但是仍舊侃侃而談提出自己的觀點,“墨家《墨子·小取》中有這樣一段話,車,木也;乘車,非乘木也。船,木也;人船,非人木也。盜人,人也;多盜,非多人也;無盜,非無人也。奚以明之?惡多盜,非惡多人也;欲無盜,非欲無人也。世相與共是之。若若是,則歲盜人人也;愛盜非愛人也;不愛盜,非不愛人也;殺盜人非殺人也,無難盜無難矣”。

“車是用木頭做的,但是乘車並不是乘坐木頭;船是用木頭做的,但是進入船並不是進入木頭,盜賊是人,但是多了盜賊而不是多了人;沒有盜賊,也並不是沒有人。怎麼說明呢?厭惡多盜,而不是厭惡多人,;想要世界上沒有盜賊並不是想要世界上沒有人,如果是這樣,那麼雖然盜是人,不過愛盜賊並不是愛人,不愛盜也不是不愛人,殺盜賊也就不是殺人了。”

公孫冉回歸到正題:“這樣說起來,你墨家先祖在《墨子·小取》中分明提出了殺盜非殺人的說法,又緣何說我名家白馬不是馬是錯誤的呢”?

公孫冉這話一出,辯合場中再次嘩然。本來在墨辯中也是有這個“殺盜非殺人”的記載的,不過因為名家的詭辯實在是太出名,很多人都忘了墨家原本在辯論一事上也極具天分,特別是《墨子·小取》中出現的這“殺盜非殺人”的觀點,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都激起了學術界的浪花。

諸子百家思想爭鳴是一個大的浪潮,雖然到了秦漢後期,百家爭鳴的學說已經沒有激起太多風浪,可是學說還是在的。

“殺盜非殺人”的觀點其實也有取了“白馬非馬”的辯證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殺盜非殺人”。

當初的儒家,隻要是涉及到詭辯的事情,基本上就可以判定為是“妖言惑眾”之詞。這“殺盜非殺人”一出來也是沒少受到其他學派,特別是以儒家和法家學派為首的鄙薄,畢竟人家荀子就是看不慣你的做派,荀子師出儒家,卻主張法家,自然聽不得這些東西。

然而《墨子·小取》中的“殺盜非殺人”說的是殺一些極其罪惡的賊人。至於這其中的辯證世界觀是否正確都暫時一說,公孫冉將這個學說放在這裏以證明自己的“白馬非馬”之說是相當精彩了。

隻是,公孫冉到底是注意到了荊池眼中帶著的得逞與得意,到底是什麼意思?

韓回仿佛早就知道這一切,兀自在自己的座位上理著自己的衣裾。對麵和韓回一樣坐在末座的趙高也關注到了韓回的神情。

自己對麵的這個人從一開始就沒有將辯合放在心上,並且公孫冉提出這個論證,他也仿佛在情理之中,公孫冉現在占盡了優勢,所以自己對麵的人是早就知道公孫冉必然會贏了?

趙高注意著韓回,端木璟也時時注意著韓回。韓回實在是太鎮靜了,這個人身上的一切都讓人看不懂一樣。

公孫冉的這一場辯合以墨家“殺盜非殺人”類比名家“白馬非馬”,可不就是當初儒家孔端請教名家公孫龍的時候一樣麼,墨家是必然會失敗了。

端木璟身邊的凪臨初聽得公孫冉提到墨家“殺盜非殺人”的時候已經從端木璟身邊的樹上起來,並沒有作出假寐的樣子,這辯合看起來是比想象的要有趣多了,竟然是以墨家的“殺盜非殺人”論證名家“白馬非馬”,可惜——

公孫冉的確是很厲害,可惜,你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韓回啊!

我的小回回,果然技高一籌,難怪說要送給墨家一份禮物,這禮物換一個人情,實在是很劃算。

凪臨初看著旁邊的端木璟,發現這小家夥有些失落,當即想到她和墨家本來是有些淵源的,現在的情形隻怕是在場所有的人都會以為墨家這一局勢必定會輸的,端木璟想來也還沒有看透這中間的機變,墨家的人輸了,她心裏自然是不好受的。

想到這些,凪臨初倒是有空問問端木璟了,假裝自己正睡到一半,“如何了?墨家荊池贏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