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農科院的年輕人(1 / 2)

晚上有事,先更了,還是那句話,每300推薦票加更一次。

*****************

周文武他們的牌局繼續進行,林風則找了個借口出了門。

他在附近轉了一圈,粗略一數,門口掛著收糧牌子的就是二十幾家,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林風估計,等到九六年糧價降下來之後,這二十來家能剩下一半就不錯了。競爭一激烈起來,留下的隻能是張曉華這樣有門路的人,更多的人要賠個底朝天。

未來的十年裏,糧價一直都在低位盤整,直到二零零四年以後,糧價才快速回升。

不是說糧價低迷就賺不到錢,林風的想法正相反,他想要利用糧價低迷,其他人投入減少的機會入場。用幾年的時間來鞏固農業基地的項目,等到下個世紀糧價開始緩慢爬升的時候,就可以一舉發力,搶奪市場了。

林風的想法很多很雜,一時也沒辦法都整理出來。不過他已經想好從哪裏入手了。

李天成和韓國人已經開始做生意了,這讓林風有了一個新想法。他打算也從山野菜的項目入手,先開發穆河的山林資源,以此為突破口,開始打造綠色環保高科技的概念。

在中國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名正言順,林風深諳這一點。隻要能打造出來一個冠冕堂皇的概念,就容易得到上麵的扶植政策,到時候無論是土地也好貸款也好,總能事半功倍。

至於怎麼跟韓國人搭上線,林風也有主意。老金頭可是東鮮村的地頭蛇,而李天成那廠子裏的工人都是東鮮兩個村的村民,讓老金頭回去一問就知道了。

林風這一招有點不地道,不過他管不了那麼多了,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在街邊攔了一輛出租車,上車之後林風說要去農科院。司機愣了一會,反問林風:“農科院在哪?”

林風也不知道,他懊惱的拍拍頭,心說這單位可夠慘的,連出租車司機都不知道在哪。

一拍腦袋,林風想起外公以前是農機局的,農機局和農科院都跟農業沾邊,說不定能知道。

沒辦法,林風隻能先跑去外公家一趟,一問才知道,農科院就挨著農機局。

農機局座落在穆河的鐵北區,這裏是穆河的貧民區,很少有縣裏的機關單位在這裏。

農機局大院緊挨著火車道,院子裏有兩台鏽跡斑斑的拖拉機,角落裏生著荒涼的雜草,似乎很久沒有人清理過了。

穆河農業的窘境從農機局的院子就能看出個大概來,那兩層的小樓死氣沉沉的,林風估計就算是平時的工作時,這裏隻怕也沒什麼生氣。

繞過農機局的院子,林風在兩層樓後麵又發現一個小院,院子裏有一排五六間房,門口掛著個斑駁的牌子,上麵標明,這裏正是穆河縣農業科學研究院,另外一個牌子上的字樣表明,這裏還是八一農墾大學的委托培訓單位。

“牌子的口氣倒是挺大的,不知有什麼好研究沒。”林風苦笑。八一農墾大學他倒是聞名已久,沒想到和穆河還有聯係。

走進農科院的院子,裏麵也是一片敗落的景象,倒是角落裏一個大棚吸引了林風的興趣。

現在是四月末,正是育苗的關鍵階段。大棚裏一片綠油油的,林風看的清楚,那些稻苗大概有十厘米高,長勢很喜人。

“喂,你幹嘛的?”院子裏不知何時出現一個年輕人,用略微蹩腳的口音問林風。

林風回過身去,見是個略帶點書生氣的年輕人,他穿著一身藍布工作服,兩手上還有泥土,估計是剛幹完活。

“我聽說農科院培育出一種適合穆河土壤和溫度的新型稻種,過來看看。”林風沒有隱瞞來意。

年輕人臉上露出喜色:“你是我姐夫找來的吧?”

林風一怔,立刻聯想到李天成那和年輕人略有相似之處的口音。

“對,是李天成介紹我來的。”林風順杆往上爬,信口說道。

“真不容易,可算有人來領稻種了。再不來的話,就來不及了。”年輕人興奮的說,他搓了搓手,把泥土都搓掉,來到大棚前。

他指著大棚裏的稻苗說:“你看,稻苗已經十厘米了。再過一個星期就得放水澆地,稻苗也就長到十二厘米了,到時候必須得插秧,早一天晚一天都不行。”

林風不懂種地,卻了解莊稼地裏的事情不能耽誤,要是誤了農時,會影響一整年的收成。

“對了,有多少戶農民打算種我們的新水稻了?”年輕人眼睛裏有一種光,林風曾經在很多有夢想的年輕人眼中見到過這樣的光輝,他自己也曾經有過。隻是在曆經了社會的磨練之後,那種光芒越來越黯淡,隨著年齡的增長,終於泯然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