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進山(1 / 2)

有事出門,晚上再更一章。

*************

貓耳山,顧名思義,形狀像個貓耳朵。老百姓總是這麼淳樸,長的像啥就叫啥。

不過林風站在貓耳山下,無論張文中怎麼給他比劃,他都瞧不出哪裏像個貓耳朵。

山中鬱鬱蔥蔥,長滿了各種林木,尤其以鬆樹最多,林風還沒上山,就在風中聞到了讓人心醉神迷的深林味道。

貓耳山下有一個不小的村落,附近還有穆河最大的幸福水庫,這裏的村民很少有人種地,大都以種植中草藥,養魚養鹿養貂謀生。這一兩年裏,開始有人種植山野菜,但隻有幾家,規模也不大。

張文中對這附近很熟悉,帶著林風進了村子,一路給他介紹著。

林風走出不遠,就看見兩戶養貂的,養好的貂可以賣皮,價格不菲。據說這兩戶都有獨門的秘方,養出來的貂皮光水滑,是上品。不過村子裏其他戶養的貂就差一些,一直賣不上高價。

林風對養貂沒什麼興趣,他更大的興趣在於依托山林經濟的梅花鹿、麅子和山雞的養殖。未來若是想建立一個一整套的農林牧漁的基地,這些可都是有特色又賺錢的買賣。

這一次的目的地是農科院的一個合作農戶,雙方幾年前曾經一起研發過山野菜,但折騰了一年多也沒了下文。

農戶名叫湯超,今年四十來歲,有六個兄弟,在村裏算是大戶。他本來也是養貂的,可是養出來的貂皮子質量不好,一直沒賺到錢。

前兩天聽說山野菜有銷路,他就跑去農科院,找到張文中說想學習一下山野菜的栽培。張文中給了他幾本書,還來村子裏培訓過幾次。

湯超用的是中低溫食用菌栽培技術,主要培育的是野蘑菇和山木耳。不過那兩年的市場不是太好,並沒賺到什麼錢。

湯家有個大院子,角落裏還堆著不少破舊的鐵籠,一看就是以前養貂留下來的。

張文中和林風走進院子裏,隻見一個七八歲的小孩,正用小錘子在地上一個個的敲核桃吃。

“爸,來人了。”小孩見兩人進院,扯著嗓子喊道。

門簾一掀,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探出頭來,麵色黝黑,一看就知道是常年做活的人。

“哎!是張院長啊。”湯超一見張文中,在門簾上擦了兩把手,熱情的迎出來,“張院長咋來了?”

“來看看你。”張文中笑道。

“快請屋裏坐。”湯超張羅著讓兩人進屋,又給倒上熱水。

林風打量著屋子,知道他家的經濟條件一般,看起來種植山野菜的確沒給他帶來財富。

喝了兩口水,閑聊了兩句,張文中給湯超介紹道:“這位是林風,你別看他年紀小,是個小老板呢。我這次帶他來,是想談一下山野菜的事。”

湯超哦了一聲,並沒什麼表情:“張院長,山野菜我已經不搞了。”

“怎麼了?”張文中一愣,他來的時候可是信誓旦旦和林風說過,這裏有不少戶農家對山野菜有興趣,沒想到第一家就碰了個釘子。

“不賺錢啊。”湯超愁眉苦臉的說,“搞了兩年多,一分錢也沒賺,我尋思著,今年跟人合夥倒騰點魚。”

“做生意嗎?”張文中有點失望。

“養貂也沒賺著錢,種菜也不行。這兩年都靠著在山裏撿蘑菇打兔子,還能賣幾個錢花。”湯超歎著氣說。

“孩子這都要上學了,學費還沒著落呢。我跟我二弟借了五千塊錢,準備倒騰魚。要是掙錢了,家裏也能輕鬆點。”湯超接著說。

林風一直都沉默著,這時候才開口問:“為什麼種山野菜不賺錢呢?是價格太低了,還是沒有人收?”

湯超搖搖頭:“我也不知道,反正一年下來,還不如種地呢。那東西還得伺候,麻煩的很。”

林風想了想:“如果種山野菜能賺錢,你會不會還種菜?”

“那是當然了,咱們莊稼人也不懂做生意,不是沒辦法了,誰願意冒險啊。”湯超也很實在。

“我有個想法,你聽聽看,如果覺得這個想法挺好,咱們就合作來做一個山野菜的項目,我保證你虧不到錢。”林風說。

“你要搞山野菜?”湯超倒不是瞧不起林風,畢竟是張文中帶來的人。雖然農科院不是事業單位,可農民不懂這個,都把張文中當成縣裏的官,還是很尊敬的。

既然林風是張文中帶來的,雖然年紀小,湯超也沒敢小看,不過前兩年他也碰到過說的天花亂墜的山野菜收購商,說什麼保證賺錢,一年能賺好幾萬。可一旦市場不好,那些收購商就連影子都不見了,最後湯超和他幾個兄弟家一連吃了兩個月的山芹菜和猴子腿,才算把那些砸在手裏的山野菜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