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高傑和祝信對上了使刀的魁梧漢子,這人生性魯莽衝動,雖是麵對兩個半大的孩子,仍然毫不留手,加上人高刀重,力道雄渾,一刀向高傑當頭劈來,帶著勁風,有裂石斷樹的氣勢。
高傑首當其衝,頓時感覺這人的武功比艾辟勾何止高了一籌,簡直不是一個等量級的,那刀鋒帶起的凜冽殺氣,刮得他臉龐生疼,心中生寒,還好他眼明身快,全力施展剛學的“避刀式”,腳下詭異地一個滑步,險險閃過了這一刀。
魁梧大漢一刀落空,甚是意外,口中輕“咦”了一聲,正要收刀再攻,卻見高傑身後劍芒突閃,一道綠色身影衝出,卻是祝信持劍當胸襲來。
大漢前麵見識過這個小屁孩的劍法,不敢輕視,長刀回轉,轉攻為守,橫擋在胸前,“叮”的一聲,那短劍頓時刺在了刀身之上。
祝信知道這大漢力道甚大,一擊不中,身形借勢向後一個翻身,輕巧地落在了高傑的身旁。
在這電光石火之間,三人你來我往,互有攻守。
高傑知道,此次乃生死搏殺,絕不能慌張失措,連忙運轉“白蓮九生”心法,將身體感知提升起來,視覺、聽覺、觸覺均達到最佳狀態,並且讓大腦一片空靈,穩住了心神。
他知道自己尚未學會任何攻擊之法,所憑唯有“幻蓮變”身法可以與敵周旋,一個人想擊敗對手絕無可能,略一思忖,他便附耳對祝信道:“我引你攻!”
祝信也是天資聰穎之人,聞言立刻明白了高傑的意思,點點頭,眼中閃過興奮的光芒,小小的身體馬上隱於高傑身後。
高傑立刻縱身而起,衝向那魁梧漢子,身後,祝信如影隨形,仗劍待機。
那魁梧大漢見自己在兩個小毛孩手上沒占到上風,也看出了高傑身法巧妙,有些怪異,眼中精芒一閃,大喝一聲,一刀三斬,三道淩厲的刀光幾乎同時籠罩了高傑的頭部、胸部和下盤,教他無從閃避。
高傑此時心境平和,目光輕閃,快速精確地預判出了敵人的刀法走勢,心思電轉,按照所學的“避刀式”法訣身法,化繁為簡,在間不容發之際,身形騰挪扭動,極為巧妙地從三道刀光的間隙中穿梭而過。
魁梧大漢勢在必得的一招“梅花三弄”再次落空,刀勢用盡之時,卻見劍芒又起,祝信從高傑身後閃出,短劍如毒蛇出洞,迅疾如電,刺向大漢的檀中穴。
那大漢來不及收刀格擋,大吃一驚,急忙縱身向後躍出,接了幾個錯步,才險險避開這如附骨之蛆一般擊來的短劍,額頭頓時冒出密密麻麻的冷汗,心中連呼:“好險!”
祝信一擊不中,又閃身回到高傑身後,隱蔽待機。
二小第一次配合,竟難得心意相通,一個吸引敵人的攻擊,另一人乘機偷襲,戰術執行得甚是成功默契。而且,經過這兩下交手,二小膽怯緊張之緒漸去,總算穩住了陣腳。
魁梧大漢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被兩個小孩逼到如此難堪的地步,惱羞驚怒之下,長刀緩緩舉起,再次蓄力,長嘯聲中高高躍起,刀勢磅礴,一次更大麵積的攻勢向高傑席卷而去。
而那使判官筆的精瘦漢子麵對靜空師太,更是苦不堪言,他變化多端的判官筆無論從哪個刁鑽的角度攻向淨空師太,都被她隨手大袖一揮,磅礴的內力便將攻勢消弭,判官筆被帶得偏轉,擊在空處。全力進攻數招,竟連老尼姑的衣角都沒沾到,心中驚疑不定起來。
淨空師太心思完全沒有放在這個精瘦漢子的進攻上,隨手應付之餘,眼角餘光始終在關注著高傑他們的戰況,右手袖中藏著幾粒石子,隨時準備救援。
惠靜小尼姑經過剛開始的慌亂之後,仗著內力的優勢,使得那個白袍之人不敢近身,慢慢穩住了陣腳。不但“辟邪刀法”愈見純熟,而且進退之間,“幻蓮變”身法也運用得更加自如。漸漸地,那使鐵扇的白袍之人所擅長的身法優勢喪失,十幾招過後,惠靜已經占據了上風。
而高傑和祝信,更是絕頂聰明之人,高傑身法出眾,祝信劍法不凡,二小各展所長,配合默契,那魁梧大漢感覺有力無處使,很快也被逼得手忙腳亂,開始氣喘籲籲。
靜空師太年輕時和乃弟徐鴻儒一起,縱橫江湖,經曆過無數生死搏殺,她深深明白,要想真正提升實力,實戰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她經過謹慎地判斷,進行了合理的分配,讓高傑和惠靜分別發揮所長,迎戰強勁的對手,讓他們在生死激戰中領悟武學技藝,淬煉心境心態,希望借此機會,讓二人在最短的時間裏,能夠突破初級武者階段,盡快達到中級武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