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一邊扶著肥胖的福王艱難登上高台,一邊謙卑道:“福王殿下謬讚,奴才實不敢當!”
好不容易等到福王在朱由校之下落了座,群臣們才又紛紛坐下,還沒回過神來,就聽台下福王帶來的一行人中,有個略顯稚嫩的聲音道:“由崧拜見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人循聲一起望去,隻見一個白袍少年拜伏看台前,看體型估計也就十來歲的模樣。
朱由校從龍椅上站了起來,歡喜地叫道:“原來由崧皇弟也來了,快快上台來!魏大大,趕緊再給世子安排個座椅!”
高傑望著舉步向台上走去的朱由淞,心想:“這莫非就是以後的南明皇帝朱由崧嗎?”
沒錯,這個十五歲的少年正是大明滅亡後,在南京稱帝的南明首位皇帝弘光帝朱由崧。
朱由崧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七月生於福王京邸,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七月,其父朱常洵封德昌王,朱由崧受封為福王世子,後隨其父去了洛陽封地,這次,是他長這麼大第一次回到京師。
朱由崧長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雖隻十五歲,卻比朱由校還要高上一線,而且體格健壯,完全沒有絲毫乃父的臃腫之態。
福王一行人中,除了這父子倆,還有兩個人引起了高傑的注意。這兩人是對雙胞胎,五短身材,也就是侏儒。此二人跪拜起身,舉目顧盼間,雙眼精光四射,一看便知是身懷絕技的高手。
福王地位尊崇,萬曆賜給他的財富數不勝數,可以稱得上是最富有的王爺,其手下聚集一些能人異士不足為奇,這二人扮相普通,不像是為官之人,很可能屬於侍衛一類。
魏忠賢將父王世子朱由崧安置在他爹身邊坐下後,再次大聲道:“今日聖上組織舉辦這場擊鞠射柳大會,一是陛下與福王殿下的重聚,聖心喜悅,以為接風之聚會;二是蒙古林丹汗派了使者入京,便一並邀請參加此聚會,共祝合作順泰!”說罷,魏忠賢再次高聲宣唱:“宣蒙古使者覲見!”
高傑本以為這擊鞠比賽不過是天啟帝貪玩而辦,誰知其中還參雜了政治因素,不由得對這個傳說中的“木工皇帝”更增添了幾分興趣。
林丹汗名林丹巴圖爾,汗號為呼圖克圖汗,是蒙古帝國第三十五任大汗,十三歲繼承汗位,今年三十歲,正當年富力強之時。林丹汗試圖恢複蒙古的統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業,同時又麵臨著新興的女真族的威脅。因此他對外采取聯明抗金的方針,對內則謀求控製蒙古其他部落,而且他以"攘外必先安內"為原則,優先進行對蒙古的統一,避免與後金正麵交鋒。
此次遣使入京,旨在定下盟約,加強共同對抗後金的力度,遏製住努爾哈赤意圖吞並蒙古、逐鹿中原的野心。
隨著魏忠賢的宣召聲,一行打扮奇特的人走到了看台前,手撫前胸,躬身向天啟帝行禮。
為首之人年約二十七八歲,頭戴銀鼠暖帽,帽口圍縈以珍珠,延至前後,旒各十二。身著紅天鵝絨的一色服,整個人如同一團燃燒的火焰一般。他身高體壯,皮膚黝黑,麵容堅毅,一看便是個孔武有力、久經沙場的硬漢。
他用並不熟練的漢語高聲唱道:“林丹汗之弟粆圖台吉率蒙古國師沙爾呼圖克圖、袞楚克台吉、貴英恰台吉拜見大明皇帝陛下!”其聲若滾雷,中氣十足,在擊鞠場中遠遠傳開。
在其身側則是位胖大的喇嘛,雖沒有福王那麼肥碩,但個頭卻高大多了,他白眉無須,大耳垂肩,身著暗紅色袍子袈裟,露著雙肘,頭戴同色僧帽,臉上笑眯眯的,看上去人畜無害,甚是平和,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樣。
兩人身後則是兩位身著白色和黑色織錦一色服的中年人,一個頭戴白藤寶貝帽,相貌普通,並不惹人注意;另一個則身高體長,精瘦少肉,猶如竹竿似的,一副穿在他身上就像掛在衣架上一般,頭戴黃牙忽寶貝珠子帶後簷帽,麵色慘白,顯得很是羸弱,在秋風吹拂下,有種直欲乘風歸去之感。
眾大臣見這四位蒙古使者頗為踞傲,麵見大明皇帝陛下,不施跪拜之禮,具有些惱怒,脾氣暴烈的兵科都給事中楊漣騰地站起身來,大喝道:“爾等大膽,出使天朝,覲見我皇萬歲,為何不跪?”
粆圖抬起頭,昂首挺胸,平靜地望著楊漣道:“我蒙古於大明乃盟國,並非從屬,我等隻跪拜我蒙古大汗林丹汗!”
楊漣還待再上前駁斥,天啟帝朱由校在聽了魏忠賢的耳語之後,揮揮手道:“蒙使不必多禮,且隨內侍們前去就坐罷!”
見皇上發話了,楊漣雖氣得胡子都翹了起來,也不得不一屁股坐下,獨自生悶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