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傑等認真聽完後,都點點頭,最後孫乾光主動要求第一個出戰,在高傑等的叮囑鼓勵下,他提著一把厚重的黑色鐵劍,向場地中間走去。
他手中的黑劍,乃是孫家家傳的孫氏重劍。孫家原出自江湖之中,原是個武術世家。據說孫氏先祖曾為宋朝帝王們守護皇陵,偶然間得到一本劍譜,經過幾代的潛心研究,在宋朝末年,由孫年成以一柄黑色重劍獨自擊殺遼國東征大將耶律胡烈而名聲大噪,孫氏家族也因此在武林中博出了名聲,位列當時的五大武林世家之一。其後,孫氏重劍在孫氏家族各個嫡係支係中一直有著很好的傳承。到了大明萬曆年間,孫乾光的爺爺孫承宗不但將孫氏重劍習練到八段高位,而且熟讀四書五經,博古通今,一舉考取當時的狀元,成為孫家曆史上第一個文武雙全的奇才,如今更是成為天啟帝的老師,且位居兵部尚書,主持對女真人的戰爭。而孫乾光更是孫承宗最滿意的孫子,他自幼邊展露出不凡的資質,如今年方二十一歲,已經將孫氏重劍修煉到了第六層的境界,可以說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趨勢,而且還文采非凡,身上隱隱有爺爺文武雙全的影子。
滾楚克和孫乾光在互相抱拳示意之後,便開始了比試。
孫乾光事先得到駱思恭的提點,果然先采取了守勢,準備看清對方陰把槍的招式特點再說。他手中的黑色重劍無尖無鋒,說它是劍,不如說更像根有柄的鐵尺,重約五十斤,一般人單手提起來都不輕鬆,更不要說揮舞對敵了。孫乾光習練孫氏重劍之法十多年,不但臂力不凡,而且對禦使重劍的訣竅也掌握得頗為熟練,那柄沉重的黑劍被他輕鬆自如地揮舞著,在身前劃出獨特的軌跡,黑影重重,還隱隱發出嗡嗡的低鳴之聲,根本看不出他有絲毫吃力之感。
劍法本講究輕靈奇詭,快速出奇,但孫氏重劍卻偏偏另辟蹊徑,以重代輕,以緩替疾,卻又威力不凡,可見能創出此劍法的前輩必定是位奇特的高人。
滾楚克的陰把槍槍杆乃是硬木所製,甚是輕便,和中原武林中大多數槍法一樣,走的也是輕快淩厲的路子,隻是因為槍杆兩頭都有槍頭,攻擊之法則更加詭異多變,常常出人意料。他習練這陰把槍足有二三十年的火候,又久經沙場,斃敵無數,攻勢猶如疾風驟雨,還隱隱帶有殺伐之氣,令人心神也會受到影響。
一攻一守,開始的局麵看似孫乾光處於劣勢,但滾楚克連續換了幾種攻擊之法和角度都未能破開那厚重的黑劍的防禦,陰把槍一旦與重劍相碰,便會蕩開,他的手掌也會受到震蕩,微微發麻。一開始,看到大明派出一個這麼年輕的小子和自己這般征戰沙場多年的大將對決,滾楚克還頗為惱怒,認為大明之人有些小瞧蒙古勇士,隨著戰局進入相持階段,他方才有些暗暗吃驚,漸漸放下了輕視之心,凝神全力迎戰。
高傑看著場上的對決,也不停為孫乾光叫好,這麼年輕便能和蒙古猛將滾楚克相持不下,不得不說,孫乾光這個京城年輕一代的驕子並非浪得虛名,同時也對孫氏重劍以拙擊巧之法深為佩服,看來普天之下,好的武功猶如天上的星辰一般繁多,任何一種武功隻要修煉到了極致,都可成為絕世武學,沒有最強的武功,隻有最高明的武者。隻是,高傑隱隱有些擔心,孫乾光雖然禦使重劍並不吃力,遊刃有餘,但耗費的氣力和內力都難免會比滾楚克要多上不少,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取勝,時間一長,隻怕他會落於下風,甚至因氣力耗盡而失利。
滾楚克經驗豐富,貌似也看出了這點,他不再像剛開始因不能攻破對方的防禦而急躁冒進,反而開始了遊鬥,時不時發出一招奇詭的攻擊,逼得孫乾光手中的重劍一直舞動,不停地防禦著,等待對方力盡露出破綻的一刻。
幾十招過去,孫乾光防守出色,和滾楚克平分秋色,也博得了觀戰的文武百官的一致喝彩,但他心裏清楚,孫氏重劍雖然強悍不凡,但弱點也很明顯,一旦遇到勢均力敵的對手,久戰之下,難免吃虧。而在過去的幾十招裏,他感覺已經將滾楚克的陰把槍的特點和招式摸得差不多了,為了速戰速決,他突然大喝一聲,重劍翻轉,驀然轉變了之前的守勢,向滾楚克悍然砸去。
滾楚克沒想到孫乾光忽然之間改變了打法,見一道黑光帶著呼呼風聲向自己當頭擊來,頓時吃了一驚,下意識便雙手握槍,全力向上擋去,重劍擊在槍杆上,一股大力如山洪暴發般湧到他的雙臂之中,手臂的骨骼都仿佛發出了哀鳴之聲。在實打實承受了這一記重擊後,滾楚克不由得感到喉嚨發甜,一口鮮血差點噴出,不過他畢竟是員猛將,身體強悍,終於將這一擊硬接了下來。
然而,還未等他調勻氣息,壓住翻湧的血氣,卻見黑乎乎的重劍又再次出現在他視線之中,向他迅猛砸來,這次,似乎蘊含的力道更加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