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之後,高傑和駱思恭一起進宮麵聖,而姬龍峰和悟空則留在了駱府,和駱養性切磋技藝,消化駱思恭今早點撥的內容。
在內侍小宦官的引領下,駱思恭和高傑步入了宮城之中。皇宮雄偉宏大,占地麵積廣闊,亭台樓閣、宮殿房間無數,高傑前世雖到北京紫禁城遊覽過,但再次身臨其中,感觸更為不同。
相傳,當初修建紫禁城時,明朝永樂皇帝朱棣打算把宮殿的總間數定為一萬間,可是就在他傳下聖旨後的第5天晚上,突然做了一個夢,夢見玉皇大帝把他召到天宮責問 紫禁城的宮殿數為何要壓過他天宮一萬間的數。 永樂皇帝醒後連忙召劉伯溫進宮,把那夢說了一遍。劉伯溫聽了也是一愣:“那玉皇大帝可是惹不得的!他天宮是一萬間,咱就建它9999間半。既不失玉帝的麵子,又不失皇家的壯觀氣派和天子的尊嚴!” 實際上,9999間半的數字隻是傳說而已,並不確切。目前故宮裏殿、宮、堂、樓、齋、軒、閣、總間數為8707間,那傳說中的半間房又在哪裏呢? 當走到景運門外箭亭南望的時候,會看到院牆圍著的一座兩層的綠色琉璃瓦建築,那便是清代存放四庫全書的文淵閣。就在那閣樓上的西邊,有一獨特之處,它和一般的樓閣不同,兩柱之間不是一丈多的間隔,而是兩根綠色柱子之間僅有五尺左右的距離,紫禁城的半間就在這裏。
天啟帝召見他們的地點在皇宮中路的禦花園內,還不算太遠,駱思恭和高傑皆是習武之人,倒沒覺得辛苦,但那引路的小宦官卻是走得是氣喘籲籲,滿頭大汗。足足兩刻鍾之後,他們才到達了目的地——禦花園中的樂誌齋(今稱為養性齋)。
樂誌齋為兩層樓閣式結構,有七間房,座西麵東。黃琉璃瓦轉角廡殿頂,上層前簷出廊,下層東麵明間開門,次間及南北轉角三間房均為支摘窗,齋前疊石環抱,竹林環抱,甚是幽靜。
樂誌齋本為帝王們遊玩、奕棋、讀書的閣樓,此時卻傳出叮叮梆梆的雕琢木器的聲響,便好似裏麵在裝修一般。
小宦官進去稟報之後不久,就聽魏忠賢的聲音傳出來:“宣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忠勇侯高傑覲見!”
兩人低頭進了主廳,正要大禮參拜,就聽天啟帝說道:“二位愛卿不必多禮了,此處沒有外人!”
謝過天啟帝後,高傑抬眼一看,頓時有些懵怔,因為這主廳簡直就是個木匠作坊,裏麵堆滿了刀鋸斧鑿、木板梁方,而天啟帝身著布衣,正接過魏忠賢遞上的毛巾擦汗,哪還有半點九五至尊的模樣。
高傑前世曾見史書記載,朱由校自幼就有做木匠的天份,他不僅經常沉迷於刀鋸斧鑿油漆等各種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嫻熟,常令那些皇家巧匠也不得不歎服。據說,凡是他所看過的木工器具,小到生活用具,大到亭台樓榭,都能夠做出來。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全部都要親自操作,樂此不疲,甚至廢寢忘食。文獻載其“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
據史料記載,朱由校造出的許多東西精美絕倫,他造的床一改明朝木床笨重的特點,不僅極其輕盈,而且床身可以折疊,便於遊玩攜帶;他造出了許多的小木人,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拿到市場上出售,居然被市民重金購買;他製作的十座護燈木屏,雕工精細,梅鳥爭春,形象逼真,“論價十萬緡”;他製作的許多遊戲工具,常令太監和內宮嬪妃們玩樂嬉戲,樂此不彼;除一般的木工活外,朱由校還熱衷於建築,據文獻記載:朱由校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小巧玲瓏,巧奪天工。他還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館,雕琢細致,堪稱當時一絕。他還要自參與了當時對皇宮三大殿的重造工作,造到高興之處,往往脫掉外衣,和一般工匠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