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文士到了近前,在馬上施禮道:“不知諸位將軍到此何幹?”
李世民深深一揖,說道:“敢問先生可是高大人?小子李世民,陪家父特來拜訪。”
文士點了點頭,說道:“在下正是高士廉,令尊是?”
李淵策馬上前,哈哈笑道:“高大人,李淵給你道喜了。皇上降旨,遷大人為吏部尚書。”
昨天城裏鬧得沸沸揚揚,幕後推手便是李淵,高士廉早已聞名,慌忙下馬參拜,抱拳道:“不知是李大人駕到,有失遠迎,恕罪恕罪。請李大人屋內說話。”
原來,高士廉的妹妹嫁給了長孫晟,不想長孫晟竟在西征途中遇害。高士廉今晨得了消息,前往吊孝,恰遇到長孫無憲將他妹妹母子三人趕出家門。
長孫晟有五子,長子長孫無乃在平定楊諒的叛亂中戰死,次子長孫無傲因為長孫無乃的功績被封為鷹揚郎將,到外郡上任去了,家中卻是第三子長孫無憲作主。且不說高士廉現在賦閑在家,就算他已經當上吏部尚書,長孫無憲要趕繼母和弟弟妹妹出門,他也無力阻止。
無奈之下,高士廉索性將妹妹母子三人接回家中,和他一起的那名少年便是長孫無忌,坐在馬車裏的則是高氏和觀音婢母女。
進了高家以後,李淵與高士廉一番長談,相見恨晚,而李世民也與長孫無忌相談甚歡,唯獨李玄霸在廳堂裏坐立不安。他與李世民雖是孿生兄弟,但一個相貌英俊,舉止得體,另一個卻又黑又粗,傻裏傻氣。
聊到興處,高士廉忽然說道:“無忌,何不請觀音婢出來見見李公子?”
長孫無忌天資聰穎,當時便明白了舅舅的意思,點了點頭,起身去了後麵。不移時,長孫無忌領著一個小女孩回堂中,說道:“李大人,李公子,這是舍妹觀音婢。”
小女孩七八歲年紀,穿一身素衫,生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懷裏抱了一隻皮球。大概因為父親新喪,兩眼通紅,滿臉的悲戚。即便如此,小女孩還是非常有禮貌,深深道了個萬福:“長孫無垢見過李大人,見過李公子。”
高士廉驚訝道:“無垢?是你父親給你起的名字嗎?”
“不是。”長孫無垢忽然便抱緊了皮球,搖了搖頭,說道,“是大哥哥起的,父親也說這名字起得好呢。”
“大哥哥?”高士廉知道不可能是長孫無乃,因為這兄弟三個對他妹妹一家並不好,怎麼會幫觀音婢起名呢。
長孫無忌解釋道:“是我的一個朋友,從江南回來的路上結識的。”
高士廉也沒有繼續多問,朝著李淵一拱手,說道:“高某欲將此女配與令郎,不知李大人意下如何?”
李淵哈哈大笑道:“固所願也,未敢請爾!”
高士廉主動提起這門親事,一方麵李世民確實是個優秀少年,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向李淵表示忠心。李淵正要招攬賢才,自是求之不得。
長孫無垢雖然聰明,終究年齡太小,懵懵懂懂,根本不明白他們在說些什麼,隻顧盯著眼前的皮球發呆,心裏想著,如果當時大哥哥在父親身邊就好了,以大哥哥超凡卓絕的身手,一定能夠救下父親。
……
天色漸晚,長孫無垢念念不忘的大哥哥在雪地中趕了三個多時辰的路,終於來到了黨項拓跋部的寨子。拓跋部的寨子由四個村莊組成,規模比往利部大多了。寨子的周圍紮了許多帳篷,用來四方賓朋。
因為明天便是拓跋元居和往利晴天舉行婚禮的日子,客人們大多已經提前到了。接到邀請的都是西海各部落有頭有臉的人物,還有大批青年男女隨行。這些青年男女,有的是部落首領的子女,有的自己就是部落首領,也有一些是部落首領的侍衛、侍女。
每次遇到部落會盟或者重大節慶,都是這些青年男女最快樂的時光。寨子外麵點著大堆篝火,青年男女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作為明天的一對新人,拓跋元居和往利晴天此刻都呆在各自的帳篷裏,無緣今天的盛典。但今天的盛典中,還有一顆閃亮的明珠,正被眾星捧月般圍在中間。
忽然,那顆“明珠”看見了劉子秋一行,立刻丟開眾人,歡快地跑了過來,滿臉驚喜道:“阿哥,你可來了!哎呀,巧兒姐姐和小虎也來了,真是太好了!”
劉子秋很納悶,拓跋千玉什麼時候與林巧兒變得這麼親熱,連稱呼都從林家姐姐直接變成了巧兒姐姐。他轉回頭,卻見“巧兒姐姐”渾身發抖,似乎看到了什麼令人恐懼的東西,而金小虎也一臉害怕地往母親身後躲去。